雅文小说 > 其它小说 > 庚寅喋血四百万祭 > 第八节迷信滋生“癌细胞”全文阅读

(一)媒体的声音

日本不仅全力保障联合国军在朝鲜作战,而且,日本的媒体十分热衷于报道朝鲜战事。

9月1日,日本《朝日新闻》四栏标题:艾奇逊声明突破三八线由联合国最后决定。内容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声明:‘是否越过三八线,由联合国做出最后决定吧。’”

9月10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了联合国秘书长的谈话,他说:“只有安理会才能决定是否越过三八线。”

9月1日。日本《朝日新闻》又刊载了与艾奇逊长官前次声明相同的声明。

9月5日。日本《朝日新闻》在头版中央以五栏加花框的“注视三八线的朝鲜人”的标题报道,对联合国军是否越过三八线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从此以后,日本的各种宣传工具不断起哄,围绕着这个问题连日进行了报道。

面对是否越过三八线实施北进,各国态度不同,想法各异。

韩国——坚决实施北进;9月19日,李承晚在釜山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宣布说:“我们必须推进至满洲边境,直到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敌军士兵为止。”

美国——主张北进占绝对多数(美国担心苏联和中国介入的时机有两个,即8月上旬联合国军眼看就要从釜山防御圈被赶下朝鲜海峡的时候,另一个是仁川登陆的时候);

西欧各国——同意北进。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泛太平洋各国——赞同北进。

中国——反对北进。9月日,中国宣布:为了挽救祖国的危机,参加过历次中国革命战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人官兵已经回国。“中国人民将永远站在朝鲜人民一边”。9月5日,新华社报道:“美机向安东飞机场投下了1枚炸弹”。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将军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中国不会对美国越过三八线置之不理”,并于9月0日公开发表。10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万一帝国主义侵入邻国的领土,中国人民决不会袖手旁观”。但是美国和联合国认为这只是中国象征性的表态,都不相信“东亚病夫”——中国会出兵。

苏联——反对北进。

印度——反对北进。

(二)脑中的“癌细胞”

9月7日,经过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1号文件的精神,向麦克阿瑟正式下达在三八线以北地区实施军事行动的第9801号指令。当天,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将军复电明确“联合国军总司令官的任务是,摧毁朝鲜的武装力量,可能的话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为达此目的,你可以指挥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地面作战。”执行此项训令还有以下限制:只限于在肯定没有中国的大部队或苏联军队进入朝鲜,或者没有表明要进入的情况下。但是应看到,苏联和中国介入的可能性很大。要特别注意收集情报资料,如有这种征候,望立即报告。非韩国军队,不准向中朝边境或朝鲜东北部地区进攻。迅速制定进攻朝鲜的计划,报请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联参电第9975号)

美国战史说:“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本就没有制定一个在仁川胜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的计划。……没有详细考虑在仁川登陆后接着干什么。……应该在仁川登陆之前,而不是之后,做出是否跨过三八线的决定。……如果早在仁川登陆前做出到收兵三八线的政治决定,那么,便可以提前制定计划,在三八线以南,把朝鲜幸存的部队最大限度地一网打尽。”“就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职责而言,没有利用美军在汉城战略位置上的绝对优势,向东海岸迅速推进,以完成对朝鲜军队的包围,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这也预示着麦克阿瑟头脑中出现了“癌细胞”。

实际上,客观上讲美军对仁川登陆作战的后果并没有一个准确实际的预测,他们还认为朝鲜人民军很强大,釜山反攻一直难以奏效,联合国军将在韩国进行一场艰苦的围歼战,而实际上,朝鲜人民军已是强弩之末,没有多长时间就溃败了,这是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未预料到的。但无论如何,美军对仁川登陆后的作战行动没有深远的考虑和计划。

(三)“仁川的巫师”

仁川登陆后,美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指挥官麦克阿瑟也被人们吹捧近乎于神,后来取代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马修·B·李奇微中将说:“人们对麦克阿瑟将军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程度。就连他的上级也好象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定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此前麦帅又上报了北进计划,要点如下:1、命令第8集团军以现在的编成北进,向平壤进攻。在攻占平壤时,令第10军在元山登陆,同第8集团军一起实施夹击。、第步兵师为总司令部的预备队,控制在日本;、在安州-宁远-兴南相连之线以北的作战,只限于韩国军队。4、第8集团军发起攻势(突破三八线)的时间,定为10月15日~0日之间较为适当。

这个计划是要把胜利之师的一半撤出战斗,让他们从西海岸乘船绕过朝鲜半岛底部,去兜一个大圈子,在东海岸北部的元山港进行另一次两栖登陆,麦克阿瑟对登陆作战已经迷恋和上瘾了。也有人说,美第8集团军主力北上的同时第10军在元山进行登陆,从南面和东面进攻平壤,这与日本对中国大清战争中日本攻占平壤的作战路线是一样的。美海军领导和师级指挥官都反对这一计划,但绝少有人愿意对一位刚刚创造了军事奇迹的将军的远见卓识公开质疑,也没有人敢公开进行指责。布莱德雷后来说,要是指挥参谋学院里有个校官就这个问题交上一份这样的作业,他会被嘲笑得无地自容。话是这样说,可就是这个布莱德雷当时就是美国参联会主席,他对麦克阿瑟的计划没有提出一点反对意见,更不用说嘲笑了。

麦克阿瑟认为,元山将是一个比釜山更为有效的补给基地。美国空军以其毁灭打击,几乎摧毁了釜山防御圈以北所有的铁路和公路桥梁,需要数个星期才能修复它们。因此,不能指望釜山作为输入补给的主要港口。仁川又太小,不足以为第8集团军和第10军进行闪电式进攻提供补给。理由归理由,实际归实际。西海岸的胜利并不能保证东海岸的成功,西海岸的胜利就可能包含着东海岸的失败,麦克阿瑟的草率行事为后来的军事溃败埋下了祸根,这就可能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福兮祸所倚”。

对于麦克阿瑟的决心,美第8集团军幕僚们私下议论纷纷,他们认为,由韩国军队向东海岸推进并夺取元山,远比第10军在那里登陆的速度要快。因此,幕僚们提出的方案,是将第10军划归第8集团军,由陆路同时进攻平壤和元山。沃克将军对麦克阿瑟分兵两路的做法忿忿不满,他在韩国组织浴血奋战,得以在釜山防御圈的背水之战中取得胜利,应该由他统一指挥第10军进行登陆作战。何况,麦克阿瑟已把协调在朝鲜半岛的所有联合国军的后勤供应的全权移交给了沃克,却不让他全面指挥作战。因此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怨愤不已”,当麦克阿瑟再次把第10军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实施东部作战时,沃克更是创巨痛深,难以自拔。在沃克看来,在夺取仁川之后,麦克阿瑟根本没有必要如此艰难地进入汉城,他完全可以封锁整个城市,切断南方的供给线,同时命令阿尔蒙德直接横越韩国的狭窄地段,直到东岸,这将为第八集团军全歼被阻隔在南方的全部朝鲜军创造机会。但是,麦克阿瑟却选择了汉城这个象征性的目标,他的一贯作风就是好大喜功。

分兵两路,分别指挥,使两支大军穿过崎岖陡峭的山地向前推进,相互联系纯属异想天开,可当时没有人敢提出这样的异议,面对麦克阿瑟的崇高威望,看看政府和媒体对麦帅的迷信,有些议论充其量只能算作杂音,这为日后失败埋下伏笔,预示着联合国军得了“癌症”。据说促成这种分散指挥的状态来源于“东京的宫廷政治”,麦克阿瑟不希望把他最得意的阿尔蒙德将军置于他所不信任的指挥官沃克将军的领导之下,独得胜利的果实;同时,拿下汉城,意味着在政治上得高分,既打败了朝鲜人,又打败了他在华盛顿的敌人;在朝鲜半岛实施东西分进合击,也可以体现麦克阿瑟高超的登陆作战指挥艺术,功劳可以归功于麦克阿瑟。用美国战争学者杰克墨菲的话来说,麦克阿瑟分兵指挥这一举动很可能代表了“据我所知美国陆军内部最为严重的一场大规模利益冲突。”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后来干脆把麦克阿瑟称为“仁川的巫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