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其它小说 > 游走在棋局和文字之间 > 我在其中还是棋外全文阅读

我在其中还是棋外

“丛中笑”在客栈点评到:“常自思:人生若梦,世事如棋,真假几能识;人生苦短,应酬太烦,行乐须及时;人生有志,俱进与时,征途莫停滞;人生有爱,机不可失,坦诚心迹,追求莫太迟;人生有友,两肋插刀,脊梁须挺直。愿共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或万红千紫,或枝残根死,人生宠辱亦如此,高明士会从容应之;遥望天上云卷云疏,或百态千姿,或形消迹逝,世间去留待天时,勤奋者得上帝恩赐。”

呵呵,好感悟也,激发了三峡刘星的调侃来也——阳春白雪中琴棋书画梦里话,下里巴人里吹拉弹唱诗酒茶;说不尽的人间事,下不完的心中棋。人生汲汲,棋局悠悠,流水匆匆,青山巍巍。兀自高卧三峡,伫立棋艺水阁,听青簟疏演绎天元地方,点视屏流连新浪微博,看浮云神马喧嚣红尘,此中有真意,有欲辩已忘言。子(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如上是去年夏我和“丛中笑”的调侃。如上故事的发端是因为我在《观棋不语》这个系列中的最自以为是的妙语感悟。当时我说:“闲看落叶静听花是闲看,一灯明灭暗吴图是瞎看,醉里挑灯看剑是醉看……眼睛不仅仅是用来看的,看见的未必就是最真最美的……”

看棋局,人们总是习惯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说明对局势的判断效果;但是,事实上当局者迷,真;而旁观者清,却未必也。不管如何,但是旁观者不语只招是棋迷普遍的共识,事实上旁观者很少真的不想说话的,那种干着急的模样,是非棋迷难以想象的。我去茶馆,假如没有对手围棋,总会看棋友的对局,。尽管心底总是恪守这条古训,但是往往会看得入局,渐渐入迷,然后忘形,最后在节骨眼上总会不自觉的开口支招。当其他棋友看见我这种破坏现场的情形的时候,往往会用这一句话教训我。说“观棋不语真君子。我那往往会顶嘴一局,说”观棋不语伪君子,见死不救非丈夫”来反唇相讥,自我解嘲一番……

传播方式的改变,让阅读成为了一种“悦读“——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充分地调动了眼睛和耳朵尚待开发的功能。我们仅仅凭借看到的和听到的未必是真,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也习惯用极端的方式从谎言中阅读真相。仅凭借这一点,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仅仅凭借眼睛和耳朵带路,同样会误入歧途,进而迷离在这种错误的道路上。正如我们在长满灌木的山区探险,总是不知不觉的被沿途的风光所吸引而让偏移原先既定的方向或者延迟最佳的抵达的时间。风景自然没有错过,我们总是被智慧的眼睛而愚蠢,我们总是被误导的声音而迷失。所以,没有走进心灵的阅读总是肤浅而快活的。不过这也满足着喧嚣的人群。

回到棋局中,旁观的棋迷自然没有对局的棋手思考得更多更具体:或者诸多顾忌,或者更意识深长。我们不能用短暂的效果来作为评判的基础,我们也不能用局部的得失来检讨手法的得当。因为,毕竟只看见了局部的生死大小,而没有看见全局的成败得失。我们仅仅是旁观者。旁观和当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临其境也。

“电脑人人有“来了,他用最自由的打油诗的形式调侃道,说:”观棋不语真君子,赏博留评非棋迷。古来圣贤皆寂寞,黑白厮杀忘国忧。”“凡眼看红楼”插嘴道:“烂柯的故事很小的时候看过,当时只是觉得很神奇,没有想这么多。现在想来。还是神仙好。”

还是“枕边书”最是理解我的心思,他说“弈秋的笔记,刘星的心得;枰上的手谈,客栈的笑语。”所以三峡刘星很是受用,说:“呵呵呵,简短的点评却是非常的妥帖,也只有知音才会如此的准确、生动、传神。假若我会书法,自然会装帧上墙——悬挂在中堂之上了。”

上面提及的“电脑人人有”对于三峡刘星的“棋艺文化客栈”的“建设”很有开拓性,他发现我专门撰写了一个《手谈妙语三百句》,于是便悉心修改并且帮我制作了00副“动画字版”的“手谈妙语三百句”。而今这些动画版多数还存放在“电脑人人有”的新浪博客上,我这里仅仅才转回来一百多幅。而“枕边书”和的我情谊自然不需多说。在网络博客方面,“枕边书”的棋艺随笔更是具有探究性、地方性和江南文化的独特性,仿佛是在棋艺的江南雨巷中聆听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的那种穿透笔墨诗意画卷的棋子的丁丁然的声音,犹如品尝绍兴老酒之后那种醉与非醉、醒与未醒的那种飘飘然的仙风道骨般的那种潇洒。从他(和凝聚在他博客周围的江南新浪文友们)的身上,我们看见了华夏围棋文化之深入江南文化的宽度、厚度、深度。

【注释】电脑人人有、枕边书、丛中笑等系新浪网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