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其它小说 > 西周共和行政·共伯和演义 > 删去第三回(中篇)全文阅读

众诸侯与太子听姬胡索献肉饼,东西南北点个不停,禁不住失声哄笑。周夷王听儿子发起憨言昏语,闹出笑料,急起身连拉带斥,止住姬胡。

开学大典结束,周夷王面带愁容,拉召公入室而坐,言道:“朕之胡儿,形玩性嬉,时有不正言行。太子之位,干系国脉,胡儿实为之甚差,然华夏宗法,嫡长子继位,天规相传,朕不得废长立幼,实无可奈何。万望老爱卿尽心教化,务使胡儿改弦易张,正本正性,学而有成,以承大周社稷。紧要之时,可严刑重罚,不可放纵。朕必无怨言,且记老爱卿之功,更谢老爱卿之情。”

召公连忙起身言道:“陛下勿忧,太子殿下聪颖过人,身强力健,必能成文武全才。方才太子殿下晓谕天下诸侯太子,君威甚强,人皆畏服,又以酒肉之言以作笼络,十岁幼童,能达于此,甚是了得。即年幼气稚,发几句肉饼之言,无甚大碍。太子殿下乃龙脉圣传,树大自直,必能明珠生光,即有些小小差次,老臣必尽职尽责,使太子殿下成英明君才,以继祖业。”

召公久阅人生,将太子姬胡赞扬得实实在在,周夷王转愁为喜,言道:“拜托老爱卿垂教,朕无忧矣。朕即宴请老爱卿及众师,以表心意。”

西周时期,实行贵族教育,只有王族、诸侯、贵族、官僚子弟才可入学受教,教师皆由文武官员担任。汉语“师”字,本为带兵打仗的军官之意,因西周时期大量军官执教,人们渐渐将教育者称为“师”,相延至今。

镐京学宫之师,依官阶之序为大司乐、乐师、师氏、保氏、大胥、小胥、大师、小师、龠师等职。周夷王为育爱子,特大宴学宫大小众师,端爵敬酒,从太师召公起始,挨个劝饮,众师皆接爵满饮,言谢圣恩,必倾力尽心,育教太子殿下。

学宫首课,太师召公亲授。大殿之中,召公与姬胡并坐阶上,众诸侯太子端坐阶下,召公开口言道:“众太子皆国之储君,必怀瑾藏玉,现逐一自报姓氏、国别、国史,展现金玉之才。”

众太子你等我望,一片静极。

忽晋国太子英姿勃勃,昂然而立:“姬宜臼!晋国也!吾祖与成王乃嫡亲弟兄,幼年为戏,成王剪桐叶为圭,封吾祖为晋侯,天子无戏言,吾国遂立。吾乃大周王族至亲,愿续祖宗之脉,为大周冲锋陷阵,治国理政,义不容辞!”

召公言道:“晋国世代捍屏西北,抵御强敌,为大周重藩。晋子雄烈,定能为大周再立新功。”

鲁国太子文文瘦瘦,环而鞠躬:“姬濞者,鲁国也。吾祖乃武王之弟周公姬旦也。周公留于镐京辅政,长子伯禽就国。鲁国虽为公爵之国,世代奏天子礼乐,用天子仪仗,代天子镇抚东方,然吾愿与诸位太子殿下同窗而学,尽礼仪之邦诚谊也。”言毕,又环而鞠躬。

召公言道:“鲁国之祖周公,开国之功极矣,得享天子之尊、之仪。鲁子之风,尽显礼仪,周礼尽在鲁矣,不虚言也。”

齐国太子神气活现,伶牙俐齿:“姜寿!齐国也!吾祖之名,普天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周开国重臣姜子牙姜太公是也!通文韬武略,知天文地理,卜五行八卦,武王尊称‘师尚父’是也!统兵伐纣,灭商建周,受封齐国,一等公爵是也!吾祖之术,代代相传也!吾熟读兵书,能出奇计也!此来镐京,志在效吾祖之行,为大周担当栋梁,再现祖上雄风也!”

齐国太子夸夸其谈,众太子面生烦意,召公言道:“齐子得姜老太公真传,必有过人谋略,俟时与众生讲教太公《三韬》《六略》,以开眼界。”

凡国太子直首直面,一脸正气,一字一板:“姬直,凡国也!吾祖乃周公三子,世代于大周朝廷任职司寇,刚正执法!吾誓永继祖风,断案定刑,毫厘无差!”

召公言道:“凡子有此刚直之性,人才难得,必能惩奸治歹,安民安国。”

宋国乃殷商之后,宋国太子仍谨小慎微,深鞠三躬,轻声言道:“小子乃宋国子举,愿世世代代永做大周良臣,纳贡服役。父君嘱为太子殿下、诸位师长、众位学兄各备礼品一份,敬请笑纳。”

召公听宋国太子不敢言明祖先,言道:“宋国之祖,乃先商贤臣微子启,曾屡谏暴纣,归顺大周,武王特封为公爵之国,以表褒扬贤臣。宋子勿忧,大周待黄帝、尧、舜、禹、汤先代君王之后,皆亲如一家也。”

宋国太子听召公之言,两目湿润,感激而坐。

荣国太子尖首尖面,双目转珠:“荣夷,荣国也。吾祖乃武王族弟姬霞,吾为王族姬姓,只因祖上以荣国之名为姓,随称荣夷,实应为姬夷。吾与太子殿下同宗共亲,血脉相连,愿效犬马之劳。”荣夷边言边视太子姬胡。

召公听荣夷言语有谄媚太子姬胡之意,淡淡言道:“即为一家,当更忠心耿耿也。”

虢国太子面拙神呆,双目直瞪,不知该如何言语,随荣夷之语而叫道:“虢、虢长父,虢国也。吾祖、吾祖乃文王之弟,吾、吾也为王族姬姓,也、也应为姬长父——”众太子见虢长父颇有些憨相,又言语结巴,全随荣夷而言,未待其言毕,即发哄笑。

召公禁不住笑意,又颔首示意已经听到,无有再言。

犬戎太子身着犬皮服,袒露臂膀,面耳皆似犬形,身材瘦悍,声疾色厉,高声叫道:“犬甲!犬戎也!吾犬戎乃西土之族,性直心直!吾族虽文质有差,然体悍力大,敢斗虎捉豹!周人以蛮夷称吾族,实乃贬辱之意!吾至镐京,决不于人之后!”

召公统军理政,老练之至,心中早已将犬甲列为第一统战对象,面带微笑,徐徐亲切言道:“犬子可知?尔先祖乃炎帝之亲,与大周同为华夏族人,与大周只有东西方位之别,无族宗之隔。蛮夷之说,自古相沿,乃为边疆之称,非为人族之名。老夫奉大周天子之命,执主学宫,视天下学子如一,犬子切勿生他意,只一心为学。”

犬甲听言,面有服色。

楚国太子虎背熊腰,身着楚服,高声叫道:“熊勇!楚国也!吾楚国先祖乃黄帝之孙高阳,居于中原,后迁南疆!吾定不辱祖宗之名,学文习武,以强楚国!”

召公心中早已将熊勇列为第二统战对象,面带微笑而言道:“楚子知为黄帝之后,自认华夏之族,大可教也,大有为也。”

众太子纷纷通名报姓,述国爵国史。

共国太子共和留于最末,恭立谦颜,沉稳练达,依次向召公、姬胡、众太子鞠躬施礼,言道:“在下共和,共国之人。吾祖随武王伐纣,得军功而受封。在下于镐京,愿洗耳恭听尊师与大周太子殿下之教,与众上国太子殿下共结良友,共学文武,共磋国政,共兴大周。”言毕,共和又依次向召公、姬胡、众太子鞠躬施礼。

公侯大国甚多,有的太子连共国之名也未所未闻,听言后,皆刮目相看,召公击掌赞道:“妙哉!共结良友,共学文武,共磋国政,共兴大周!四声‘共’者,切中为学要义也,众子须如斯言而行哉!”

召公即遵《周礼?保氏篇》,逐行六艺之教。

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从夏朝起成为学校教育的六门课程,西周时日臻完善。

礼,为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包含当时社会政治制度、人际交往仪式、为政者行为标准和要求。首先以“礼”作政治教育,培养统治者继承人,维护社会秩序,孔子总结为“不学礼,无以立。”意为政治制度为立国之本。

乐,为音乐、诗歌、舞蹈等。“乐”为“礼”的延伸,礼乐相辅相成,培养统治者继承人,通过音乐、诗歌、舞蹈把“礼”的要求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气质修养。

射,为射箭之术。射箭为重要作战之术,统治者必须精练射术,以应征战之需,同时,射箭也作为贵族娱乐方式,同“礼”相结合,依政治身份使用不同等级的弓、箭、靶标。

御,为驾驶战车作战之术。战车是周朝主要作战工具,为贵族专用。因此,御术为重要教育课程,驾车与武术、射箭、戈戟刀枪相结合,以维护政权。战车又为统治者代步工具、威仪象征,虽日常由御者侍服,然统治者必精通御术。

书,为文字之术,包含书法、文章,是统治者必备之术,又有娱乐、休闲作用。

数,为计算之术,用于施政、农工、商贾、军事、生活等方方面面,也为统治者必备之术。

西周六艺教育的可取之处一为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将统治阶级的政治观念渗透于所有课程之中,二为重视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弊端一为等级森严,仅贵族子弟有受教育的权利,平民百姓排除于外,即在贵族子弟中,也实行“世卿世禄”的世袭制,按祖传官爵定等级,二为重文轻理,虽有“数”术,然列于最末,且“数”术仅为计数量之类简单知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重文轻理”成为中国数千年教育传统,严格限制了科技水平的发展。

却说召公姬虎先以“礼”为教,“礼”以《周礼》为先,对众太子言道:“《周礼》乃大周立国之本,天下大宪,为政治国,须熟知《周礼》,应用自如。尔等皆为太子,负传国重任,更须深悟有加。现先将《周礼》全篇一字不漏,悉数诵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如有怠慢差错,轻则言训,重则鞭笞。速行勿误!“

召公一生统军理政,贵为太师,自是气度不凡,众太子闻言,皆端坐于案,捧竹简朗朗而读,不敢有次。

大周太子姬胡坐于阶上召公之旁,初时尚能捧简而读,时刻不长,即身倦神怠,呵欠连发。齐国太子姜寿首先看到姬胡之态,装作不见,继续放声而读,又有数位太子见到,皆不敢言,犬戎太子犬甲、楚国太子熊勇见而面生鄙意,共国太子共和见而轻轻以手示意召公,忽听有人一声大喝:“身为大周储君,安得于众人之前,无人君之相!”众太子大惊!原来凡国太子姬直昂首立身,直指姬胡而言!

召公见状,手拍姬胡,姬胡又放声而读。

召公间或逐人而查,晋国太子姬宜臼声高气壮,慷慨激昂;鲁国太子姬濞文质彬彬,倒背如流;齐国太子姜寿聪颖过人,边诵边评;共国太子共和气稳容正,朗朗而诵;凡国太子姬直直首直面,一字一板;宋国太子子举一字一声,神怯音颤,生怕错漏一字;犬戎太子犬甲操西土口音,也熟读而出;楚国太子熊勇操江南口音,也顺口成章;荣国太子荣夷奸面奸心,常常目视大周太子姬胡;虢国太子虢长父一脸茫然,只坐于荣夷身旁发呆,时而跟着荣夷目视姬胡。

召公目光视向大周太子姬胡,本欲使姬胡诵述,然觉姬胡定难如愿,改口言道:“众太子皆有上佳之绩,现由大周太子殿下晓谕。”

姬胡猛愣,迟迟方开口言道:“众位、爱卿,周、周礼乃周公爷爷、所制……不、不可怠倦也——”

召公速接住口,言道:“太子殿下圣谕甚是,众子须遵,切不可生怠倦之心,贻误学业也。”

众太子将《周礼》熟诵至极,召公方逐字逐句讲析其意,或深阐其理,或大发宏论,或旁征博引,或学以致用。

召公讲毕,又命众太子下笔为文。

召公为师,所行的“全诵全记——教师讲析——写作应用”之法,在中国代代传承,依靠积累名篇、培育语感、感悟升华、创新成文,使中国古代的文科教育成就辉煌,名人名著灿若群星,光耀青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瑰宝。

现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苏友好时代大量移植、学习西式教育的产物,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中,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缺点必要的补充和矫枉过正。但近百年来,客观存在着过分否定中国古代教育的现象,将其优点一抹全黑,中国文科教育存在着衰退现象,再也没有产生如《诗经》、《论语》、《离骚》、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之水平的世界级作品,令世人大发遗憾。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国学受到重视和开发。避免早已清除的传统教育弊端,把行之有效千古为证的古代教育方法的优势同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设备相结合,必能极大促进中国文科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培养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名人名作,在文学领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增光添彩。

却说众太子在召公严教下,学《周礼》,明治国理政之道,知人生世道之规,稍有所获,召公又命教“乐”。

西周时期,贵族皆以“乐”作身份象征,根据不同场合、用途、等级奏乐起舞,因此身为贵族必须有乐舞之才。大周教规严定首先列队训演舞蹈基本招式,乐师击鼓鸣钟,弹琴吹箫为伴奏,舞师以身示范,逐一教练,小胥即监管刑官持兽角酒爵和皮鞭于旁查看,若有迟到或怠懈散漫者,轻则罚酒一爵,重则鞭笞脊背。

辰时,即清晨七点,学宫乐舞场上,召公腰佩长剑,昂立而视,众乐师各持钟鼓琴箫,众舞师各持文武舞具,众小胥刑官各持酒爵、皮鞭,众太子列队成形,屏气息声,以待发令。

齐国太子姜寿睡眼惺忪,姗姗来迟,监管小胥刑官既要履行职责,又不敢开罪未来诸侯,边鞠躬边双手奉上酒爵:“太子殿下止步,大周礼制,迟者罚酒,请殿下满饮。”齐国太子面色尴尬,接酒张口,忍住酒膈,艰难饮毕,摇晃入列。

忽大周太子姬胡哈欠连连,揉目抓耳,大摇大摆而至,监管小胥刑官见未来天子迟至,双手持爵,欲动不能,然而职责在身,跪地言道:“太子殿下千岁,大周礼制,迟者罚酒,小臣位卑职微,一不敢违大周之制,二不敢对殿下施罚,三不敢自饮代罚,请问殿下,该何以处之?”

小胥刑官久居官场,深谙事故,神恭言滑,姬胡只得抓过酒爵,一饮而尽,猛步入列。

乐声响起,舞师以身示范,众太子随而起舞,晋国太子姬宜臼、鲁国太子姬濞、齐国太子姜寿、共国太子共和神态肃肃,舞姿正正,随乐拍张弛有度,犬戎太子犬甲、楚国太子熊勇等人,蛮力狠步,不合乐拍,更多太子形步不准,神情怠懈,大周太子姬胡歪首歪身,形嬉步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