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其它小说 > 超级暧昧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敢问世间有仙否】全文阅读

上古时期的等级划分与现今所流传的等级划分,虽然在叫法上有一定的差异,可事实上,划分的标准都差不多。

筑基,固名思义,便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与现今武者锤炼肉身相似。都是将基础打牢,淬炼肉身,使肉身强度达到一定级级后,领悟内劲。

在现今武者的体系划分中,领域内劲,被称之为胎息。而这与古时的炼精化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将人体精气转化为气劲,从而达到强化肉身的地步。

人体有三宝,精气神三宝合一,便能使人的精神状态随时保持在最完美的状态。无论是炼精化气还是胎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当人体中内劲修练到一定程度时,精气神便会蜕变,从而使精神力壮大,而精神力壮大后,人就会变得精龙活虎,甚至徒手撕虎也不是空话。这个修练精神力的过程,便是炼气化神。亦是现今所说的气动之境。

至于炼神还虚,在现今却分成了两个步骤,便是炼神、返虚两大境界。殊途同归,炼神还虚,由之前的肉体修炼而转入精神修炼,进一步温养自己的阳神,使阳神最终出窍。而这,亦同等于炼神、返虚中所说的将元神寄托于虚无的大道之中。

炼神还虚,需要九年之妙,正如《中和集》所言:“九年三载常一定。”当然,这里所说的九年,并非狭义上的九年,而是指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所谓的阳神,指的便是元神,只不过在道家里,阳神之意,乃是指元神成为神仙的状态。只渤,元神是初成神仙时,便如母腹中初生的孩子一般,虽具人形,尚未具足之人形,故喻婴儿。

故古言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籍坤娘养育恩。”此乃喻为乳哺三年。乳哺者,神炁已定,而又加定之意,加至于常常在定而不必于出,便似乳而又乳,至于成大人一般。

神既老成,若即行炼神还虚,九年之工,则此即为九年内炼数。若有救世之愿未完,且不必炼九年,而权住世以救世。及欲超世,而上升虚无,则必从九年而还虚矣。

而炼神还虚最后的境界是炼神者。所谓炼神者,无神可凝之谓也。当修为达到这一境界时,心田开阔,智慧明净,融会贯通于儒、释、道三家经典,体悟到生前事情,预知到未来吉凶祸福,大地山河尽在掌握之中,眼睛可以看到万里以外的事物,甚至可以开辟体内宝藏,什么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种种神通,纷纷呈现。

如果达到神通显现的时候,便已经进入了炼虚合道的门槛。

古语有云:“世所传炼神还虚而止者,犹落第二义,非无上至真之道也。”就是说炼神不等于出神,还虚则未尽了当,所以还必须炼虚合道。正如《性命圭旨》所说:“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

所以逆修须经历虚空才能契合大道。其要点就在于粉碎虚空心,即无心于虚空,做到本体虚空,并安本体于虚空中,得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从而出现“百千万亿化身”。

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功成道备;阳神出窍,离开尘世,方居三岛,接着“受紫诏天书而居洞天矣”。

也就是说阳神出窍后,留驻人间,继续积功累德,功行圆满后,得到天庭命诏,升入仙境。而这,便是所谓的粉碎真空之境,亦是指混元之境!

然而,混元之境之后的境界,若是用古时的境界划分来说,便是另外一个层次,一个只属于神话传说中,仙的层次,亦是粉碎真空后的世界!

只不过,仙之一词,向来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这世间究竟有无仙之一物,尚无从追究。

仙之一定,由人山组成,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亦是指那些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

只不过,仙人究竟是否存在,却没有人知道。正如所说的,仙人多住在高处,既然住在高处,就没有人能够接触到他们。

不过可悲的是,世人皆不知这世间究竟有仙无仙,可无论是像杨凡这样的武者还是普通人,无一不想成仙。而像杨凡这样的武者,更是终身以此为目的,不停的修行,只为成仙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

或许说,这是武者的悲哀,终其一身都在为一个虚无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但又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成仙的目标,他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前进的方向。

试问世间有仙否?恐怕,这个答案,根本没有人能知道。却除上古时期,纵观历史,亦只有释迦摩尼与妖皇触及到了那一境界!

所谓仙,又称之为混元大罗金仙,乃是真正凌驾于天道之上,创出自我之道的存在。只是,天道为天地之本,众生万物,皆来源于天道,想要凌驾于天道之上,本就是痴心妄想,更何况是创出自我之道?

是以,这世间究竟有何否?无人可知,无能人答!恐怕就连释迦摩尼与妖皇,亦无法解释是否有仙。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上古时期、亦或是现在,武道的终级目标,都只为成仙,都只为仙!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不管是否有仙,不管是否所谓的三尸斩圣之后便可成圣、成仙,杨凡如今走上身外化身这一条道路,却是勿庸质疑的。而且,亦因为走上这一条路,让他原本的武道之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这种改变,杨凡自己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他却发现,当自己的元神烙印印在四剑器灵之上时,自己体内某种压抑的东西,似乎得到了释放一般。

四剑器灵,原来不过是一团模糊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形态,可随着他将元神印入其中,四剑器灵,居然渐渐有了形态,且那形态与他的样子,正不停接近着。

先是形体、接着是五官,到最后,就连神情都与他一模一样,且那举指,惟妙惟肖,就像缩小版的杨凡一般。

且,就在器灵形体彻底形成的瞬间,杨凡突然感觉全身一松,似是体内的某种东西突然消失了一般,他瞬间便进入了一种无喜无悲、万事皆空的大空明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修练,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公倍的效果,且不会有任何心魔的出现。

也就是说,只要杨凡一直能够处于这种状态,在日后的修练中,绝不可能会出现什么走火入魔的可能,甚至连丝毫的瓶颈都不会有。

他的心灵、他的灵魂,在这一瞬间,似乎都得到了净化一般。给他的感觉,说不出来的清爽,甚至在这种状态下,之前的那种疼痛也瞬间消失了一般,又或许,那种感觉仍旧还在,但却已经无法影响到现在的杨凡。

若是此时有人看到杨凡,就会发现此刻的他,神情说不出来的安详,在其背后,似隐隐有金光闪烁,那金光,是智慧的光芒、是武道精髓的体现。在这种武道精髓的加持下,他将拥有一颗无敌的心,一颗恒古不动、波澜不惊的心。在这一刻,他便是天、他便是地、他便是一切、他便是世间的主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圣人之道,或无为、或不争、或阐述、或截取。而我之道,只在天道深处,若我知天道,我便为天道,若我不知天道,便无天道,只需一颗无敌心,哪管他佛与道!”

轰!一道无敌的武道意志自杨凡体内散发出来,与此同时,他手中的弑神剑,突然剑光大盛,四剑纷纷飞出他的手心,漂浮在他的四周,将其守护在最中心处。与此同时,他散发出来的武道意志,居然自这片神秘空间之中扩散出去,传遍天下。

普通人没有感觉,可在这一瞬间,所有武者的耳边,似乎都听到了杨凡的雷霆呐喊!

“好霸道的道!好霸气的话!好无敌的道!是谁居然领悟了无敌之道?虽然只是最初的雏形,可多少万年了,从未有人能领悟这无敌之道了。难道说天地大劫将至,这应劫之人出现了?”

与此同时,在离地球不知多少亿万光年的混沌深处,生长着一株足以覆盖诛天万界的宝树。这颗宝树,每一片叶子似乎都是一个世界,每一枝树枝,似乎都是一个宇宙,树叶与树叶之间微微的抖动,都会产生阵阵宇宙风暴,这种宇宙风暴,就算是混元之境的强者,也足以将其刮得魂飞魄散。

且这棵巨树的根部,扎根于混沌之中,每时每刻都有大最的混沌之气涌入树内,又从树叶中散发出来,形成一个无限的循环。且在这棵巨树之上,居然还游荡着一股股紫色气流,居然是传说中的鸿蒙紫气!

这些紫色气流,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类似于婴儿一般的形体,就如巨树的果实一般。只不过这些果实实在过于巨大,每一个果实,都足有数十颗星球那般庞大。

果实之中,孕育着这个世界最为精纯的本源之气。在这些本源之气中,隐约可以看到一件件宛如兵器形状的物件。这些兵器,虽然还未成形,但其散发出来的气息,就算是杨凡现今手中的弑神剑一万倍的威力,亦没有其十分之一的气势强大。

这些果实之中所孕育的,居然全都是先天灵宝。若是传递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疯狂,多少人为之心动。只不过,这些先天灵宝,似乎陷入了沉睡一般,静静的在鸿蒙之气中修养着,并没有任何动静。

这棵巨树,居然生于混沌、长于混沌之中,它似是包罗了所有天地,蕴含了所有宇宙。在整颗巨树的周围,一共盘踞着三千条颜色各异的巨龙,这些巨龙形成一个巨大的阵法,将整棵巨树包围起来。

每一条巨龙身上,都散发着足以毁灭十天九地的强大气势,它们的身上,似乎蕴含着武道的至高奥秘,每一种,都是大道的一种延续。

事实上,这些巨龙并非真正的巨龙,而是由三千大道所衍变而成的形态而已。每一条巨龙,都代表着一种大道法则,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整个宇宙的天道秩序。

而这棵巨树,便是传说中的世界之树。它扎根于混沌深处,下接九幽地狱,上连青冥黄天,在树的尽头,便是传说中的三十三重天:大罗天!

这大罗天,是最高最广之天也。《云笈七签》有云:玉京山冠於八方,上有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故称大罗天也。

大罗之境,无复眞宰,惟大梵之炁,包罗诸天。传闻中,这大罗天,乃是混元大罗金仙修行之所,亦是其居住之所,只有修为看破混元,成就大罗,才有资格来到这大罗仙境。

大罗之意,意旨包罗万象。大罗大罗,意思便是诸天万界皆在其中。而这大罗天,便是宇宙万物之最高宇宙。

而世界之树,亦是传闻之中的七宝之树。传说中的七宝妙树这件先天灵宝,亦是脱胎于七宝之树。这世界之树,构成了整个宇宙万界,它上接青天、下接幽冥,树干支撑着整个宇宙,是宇宙的脊梁,而那些树干,就如人体骨架一般,构成了宇宙的形态,其上的树叶,则是一个个世界与星球,组合一起,才形成了整个宇宙!

这本绝不应该出现人类的大罗仙境,就在杨凡高喝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圣人之道,或无为、或不争、或阐述、或截取。而我之道,只在天道深处,若我知天道,我便为天道,若我不知天道,便无天道,只需一颗无敌心,哪管他佛与道!”的瞬间,大罗天,亦是世界之树的中心处,突然一共现出六道人影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