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永乐小郎君 > 第七十三章 李景隆出事全文阅读

好不容易安置好了康宁,李旭心想终于可以安生一段日子了。虽然宝儿对于康宁的到来表示出了罕见的敌意,不过李旭并不在意,几个小女生而已,多处处就熟了。

今天是谢缙授课,虽说谢缙平日里有些狂傲,但是学识文采的确没的说,上下几千年的典故信手拈来,这让李旭总想扒开他的脑袋好好瞧瞧,一个人是怎么记住这么多事情的。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谢缙摇头晃脑地解释道:“世间一切均是天命所致,知天命的人从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此为君子正理。长孙殿下可有所悟?”

朱瞻基跪直身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遇事先思其果,而后行。“谢缙笑了,点点头道:”三思而后行,孺子可教。“又看向一旁有些出神的李旭,想起最近两日朝堂上的一些传言,微微皱了皱眉头,难得开口问李旭:“李旭,你可悟了?”

李旭正在想两月后的北巡之事。如果按照历史,朱棣应该是五年之后才会第一次北巡,这世却提前了这么多,难道是因为自己找到了朱允,帮朱棣除了一大心患所导致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历史的确已经改变,之前历史书上学的内容都不再有参考价值,一切都要顺势而为了,自己也该低调点,安心读书习武就好。

正想到这,突然听见身边朱瞻基轻轻的咳嗽声,李旭反应过来,见谢缙一脸不满地看着自己,连忙起身道歉:“学生一时忘形,望先生赎罪。”

谢缙摇摇头:“自从你入宫伴读以来,虽然学问有所长进,可性子还是这般惫懒。智者向来专注,你这老出神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才好。”言语间不但没了当初对李旭的不喜,反而多了一丝长辈般的关切。这让李旭觉得有些奇怪,又有些感动,只是自己喜欢出神的毛病的确不是说改就改的,也不好承诺什么,只能无言又行了一礼。

“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这句你可有所悟?”谢缙没有追究下去,而是又将问题问了一遍。

李旭沉吟了一会,带着一丝严肃开口道:“世事无常,欲为者有所为,宋有文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今朝看谁?”

文山就是指的宋代的文天祥,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常理,危墙要倒塌,想扶正的人就必须站出来有所作为。李旭的这番解释倒算得上新颖,谢缙想起李旭近年来的表现,略带一丝欣赏地开口道:“你居然能想到这一层,难得难得,虽不像你这惫懒性子能说出的话,倒也合得上你平日所作所为,勉之!”

“先生过奖了。”李旭显得很谦虚。

谢缙想了想,带着一丝深意对朱瞻基说道:“事无不可为,三思而后行是好的,可若真有避无可避之事,有所为才是关键,谨记。”说完还撇了李旭一眼。

朱瞻基老老实实点头称是,心思敏感的李旭却发现谢缙话里有话,而且最后那个眼神摆明了这番话是冲自己说的。莫非又会有什么波澜不成?

这帮大学士就喜欢故弄玄虚,明明一句话能说清楚,偏偏要掰开了揉碎了再讲出来,不然显示不出学问的厉害。李旭又开始头疼了,心里暗暗警惕起来,想着晚上去杨府找岳父打探打探消息,若真有事也好有个准备。

好不容易捱到了中午,送别谢缙后,朱瞻基一屁股坐下来,摇摇头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活到老学到老,熬着罢。”李旭打趣了一句,然后拉起朱瞻基准备去侧房吃饭,却不想一名太监匆匆跑进来,遇到两人便跪下口称有急报。

李旭看了看,好像不认得这个太监,朱瞻基倒认得,这是自己父亲身边的一名小太监。当下有些紧张地开口问道:”父亲可是有事?“

小太监的嘴很利索:”报长孙殿下,李公子,今日朝堂上周王殿下与数名重臣联名上书弹劾曹国公阴谋叛逆,圣上震怒,圈禁曹国公于宫中大牢,命其反省,三日后自证清白,尚不知结果如何,太子让小人先来通报李公子一声。“

朱瞻基一听,惊讶的转头看向李旭,李旭却并没有震惊的表情,反倒像是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

等了这么久,今天终于来了!

自从穿越到明朝,成为李景隆的侄子之后,李旭没有一天不思考如何摆脱被李景隆牵连,圈禁家中的命运。去年那场自导自演的燕山卫围庄一事,终于让自家与李景隆所在的大房决裂,也不致让自家再受牵连。只是李景隆之事一日不发,李旭心里的那根弦也不敢放松,生怕会出现什么意外,今日这根弦终于可以松下了。

为什么能松?你没听那个太监所说的全是李景隆,丝毫没有提李增枝的事情吗?再说了,全金陵人都知道李家大房和二房因为对待燕山卫的态度闹翻了天,此时若是将李增枝牵连进来,只会让这份弹劾失信不少。出面弹劾的人不傻,自然不会做这种画蛇添足的傻事。

“李旭,这........”朱瞻基有些担忧地看着李旭,忍不住出言想劝慰一番。李旭倒还镇定,对朱瞻基摇摇头表示无碍,然后对太监说:“还请公公回去之后替小子传个话,就说小子谢过太子殿下!”

太监应下,又问过朱瞻基,确认无事之后便转身出了怡庆宫。朱瞻基有些担心地说:“李旭,难道曹国公真有谋逆之心?会不会牵连到你?”

李旭还在沉思,下意识地摇摇头,突然发现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只是头已摇了,只能解释一番:“殿下放心,李家二房去年就与大房决裂,你忘了你还是见证人?此事牵连不到我。只是大伯是否有谋逆之心,说实话,我也.......”

李旭正要说”我也不知道“,以此撇清关系,只是突然又想到上午谢缙上课时那番略带深意的话以及那个眼神,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改口道:“我也.......我也不敢断言,还需查证一番才是。”

“要不你再请个假?回去跟李夫人通报一声,也好有个准备。”朱瞻基点点头,然后给李旭出了个主意。李旭想了想,还是摇摇头道:“算了,不是说三日后自辩吗?晚上回去也来得及。这两月我尽请假了,课业落下不少,这等事情让大伯自己处理吧。”

一天下来,李旭认真完成了所有课业后才准备出宫回家。临走时朱瞻基叫住了他,表情严肃地说:“放心,我不会让你有事的。若是牵连上你,我去跟皇祖父分说便是!”

李旭一听,心里大为感动,当下也没说什么,只是右手握拳锤了锤胸口的心脏处,然后翻身上马直接走了。朱瞻基不明白这动作的含义,但是从李旭的表情来看,朱瞻基清楚,他领了自己的情。

走在大街上,李旭并没有催马赶回,而是和往常一般慢慢悠悠地前行。有心去杨府一趟,问问此事的详情,只是此时尚不明了,若是贸然前去恐怕节外生枝。想到此,李旭只能拉拉马缰绳,继续往自己家走去。

张氏已经得到了李景隆被下狱的消息,正坐在家中心急火燎,大儿子李宪住在宫中,不到休沐或者家中有婚丧嫁娶是不能出宫的,二儿子又在杭州,李旭伴读还没回来,一时间也找不到个可以商量的人,还好有舒氏在一旁陪着。终于,下人过来通报说三少爷回府了,张氏连忙站起身,急道:“快去叫三少爷来主房!快!”

李旭进得主房,还来不及给张氏和舒氏见礼,张氏便急忙问道:”快说,你大伯到底出什么事了?“

”娘,先缓缓,牵连不到咱们。“李旭胸有成竹地说道:”儿子现在知道的也不详细,只知周王殿下和数位重臣弹劾大伯谋逆,皇上命大伯三日后自辩。具体详情还需打探一番。“

见李旭四平八稳,张氏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呵斥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虽然大伯恶过你,可是如今大房祸事临头,即便牵连不到咱们,他还是你大伯,怎可如此轻描淡写?你还有没有点亲情!“

李旭一愣,心里有些无奈,自己做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把二房和大房分隔开吗?只是这话能想不能说,张氏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毕竟是自己大伯,虽然此事李旭决定不插手,可是的确不该如此轻松。当下正了正表情,行礼道:”娘,儿子错了。“

张氏见李旭道了歉,又有舒氏在一旁劝慰,这才稍微消了气重新坐下来,开口问道:”你鬼主意多,说说这事咱们应该怎么办?“

”儿子觉得,还是先打探清楚此事来由再说。“李旭看了一眼舒氏,见她遇事还算平静,心里也有几分赞赏。听张氏开口问话,李旭连忙回过神行礼道。

张氏先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面带犹豫:“可是你大伯犯的是谋逆大罪,眼下谁还敢跟咱李家来往?只怕多半会避而不见。你三叔又没那个担当和分量。唉,也不知大房如今是什么光景,只怕乱套了罢。”

李旭却摇摇头道:“娘,其他人可以避而不见,舅舅总不能拦侄子进门罢?”

张氏眼前一亮,可随即又有些犹豫,担心李旭这一去将自己娘家也牵连进来。思索再三,张氏最后还是没有同意,正当一家人在主房苦思冥想的时候,文秀从门外走进来。

“夫人,二奶奶,三少爷,前门有人来叩门,说是金家派人来找三少爷,让三少爷去金家一趟。”

“金家?”李旭疑惑不已,和张氏互相看了看,心猜莫不是金家因为大伯的事情想退婚了?不对啊,就算想退婚也不至于这么急,真把事儿做绝了,兵部尚书的脸面不要了?

带着满腹的疑惑,李旭换了身衣服,又骑上马赶到金府。只是跟李旭所想好像有些不同,金府的大门管事竟是将李旭直接带进了内院的书房。

“来了?”金忠正坐在书桌后面闭目养神。听见动静便睁开眼睛微笑着打招呼。李旭连忙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小子见过尚书大人。不知大人唤小子来有何事?”

没想到金忠笑了起来,摆摆手道:“都快是一家人了,以后这称呼可得改改。”

李旭一愣,一家人?这么说大晚上的叫自己过来不是为了退婚的事情?

金忠见李旭站在那发呆,笑着摇摇头道:“听说你喜欢动不动就出神,现在一看果然如此。这毛病不好,以后注意些。”

”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在意自己发呆的事情,你是有多闲?“李旭心里腹诽了一句,面上却一本正经:“谢尚......伯父教诲,小子今后一定注意。”反正金忠已经让自己改口了,不叫白不叫。

“这么晚叫你过来有两件事。”金忠点点头认同了李旭的称呼,开口解释道:“第一,你伯母已经批过八字,两孩子算得上天作之合,这婚事金家没问题,你回去记得给你娘说一声,看什么时候两家聚一聚,商量个日子出来。”

李旭点头应下,等待金忠的下文。

“第二,曹国公是你大伯,今日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记住,绝对不许搀和!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