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南宋之风起云涌 > 第三百四十七章:这是个人物啊全文阅读

朝廷并未对此次学术论战给出个明确的结论,只是明令:今后省试和殿试依据传统的儒家经典,不再固定一个或几个学派的学说,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可以尽管挥,只要你能言之成据即可。

对于原来高宗赵构时期“树理学、打压其他学派”的做法,周复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学术之争靠的就是辩论,道理越辩越明,用权力去压服或是认定,根本没什么意义。

只要是在正常的学术讨论范围内,大家尽管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学说应该是可以兼容并蓄、共同展的。对于各派之间的互相攻击,朝廷反而应该进行制止。

皇太子为原来被奸相蔡京等人列为“罪臣”的北宋名家苏轼的文集作序,并赞扬其为人、学风,随后奏请天子赵昚,追谥苏轼“文忠”、其弟苏辙“文定”,追赠苏轼为太师,支持他所创立的苏氏蜀学重新兴起。

此次辩论对大宋朝廷是个收拢人才的好机会,原本一些为了各种各样原因不愿意出仕的有才之人,此时大都来到了京师临安。

皇太子正式下旨召愿意留在朝中任职的贤才从政,一大批在民间素有名望,却因为科举等原因无法入仕的贤才进入朝廷。虽然他们暂时担任的都是一些闲职或低级的职务,却为后面官制的变革准备了可供选择的人才。

论战之后,公开反对恢复中原和进行变革的声音从此消失。

就算有人对变革不满,大家也是就事论事,不再仅仅是以祖宗规据或是传统来进行反对,至少在反对的时候言之有物。

本来在朝野弥漫着的死抠儒家经典,蔑视实务、农商的空气渐渐散去,空谈性理的所谓“清谈君子”没有了市场。

借着临安杂术讲座火爆的盛况,皇太子随即宣布:在京师临安设立国家级别的临安公学,该学校专门负责教授“杂术”。一般学子只要能通过临安公学的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待遇和太学、国子监、临安武校学员待遇相同。朝廷及各地官府与杂术相关的官吏在升职之时,都要到临安公学接受培训。

临安公学从此成为了大宋科学技术的集中之地,无数从它这里毕业的学子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传播开来。之后,在它基础上设立的临安公学院成为了大宋先进技术的研究核心,尤其是军事技术。

金和西夏、西方吐蕃各部都想得到临安公学院的研究成果,环绕着临安公学院也成为各国探子们斗智斗勇的舞台。

随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军队中的军制改革进行的较为顺利,中央的整个军事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这是大家争议较大的一块。

自高宗收取兵权以来,军队由朝廷掌握,又基本回到了原宋朝的旧体制上,高级将领无法直接领兵,一遇战事,所有大臣都有权参与讨论,决定领兵大将、军事决策权,然后由皇帝决定。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彻底消灭了将领拥兵对皇权的威胁,也使得权责明确,可以保证军队的后勤供应和军事技术的展;弊端也很明显,“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让将领如何指挥?这样的军队很难有战斗力。

尤其是遇上没什么军事素养又喜欢干预军务的皇帝和文臣,有时,甚至以没有军事经验的文臣和士家子弟领军打仗,这仗就没办法打了!

经过此次调整,兵部成为处理日常事务、人事、后勤的机构,没有对军队的直接管理权;设元帅府,高级将领平时在元帅府任职,管理军队的训练和调动,方便将领熟悉各支部队的特点,战时元帅府节制诸军、统一全**事战略指挥,但不得干涉政务;枢密院最终成了专门的参谋机构,负责平时的情报、战事的建议,对军事指挥有制衡之权。

调兵权还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一旦指派了高级将领担任战场的指挥官,同样派出谋士团作为协助,战场指挥权从此下放到负责指挥的将领手中,不再由皇帝干预。

宰相和中枢官员平时可以通过兵部任命、罢免将领、各级军事官员,制定军事法规来调整军务,但不能干涉具体的军事指挥,彻底取消了文官对战事进程的干预。

在宋朝原来已经制定的《赏罚格条》基础上,再由朝廷制定全面的军法,保证军队训练和后勤,以打造一支既忠于国家,又可以决胜疆场的军队。

最后,太子周复决定:在兵部设军法司,各部的军法官员由兵部直接派出,他们的升迁由兵部考核,各级将领不得干涉,下一级军法官向上一级负责。军法官在各军中都有着绝对的权威,依军法处置将士,就连主将也不得干涉;但一旦他们徇私枉法、或是处置错误,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临安武校下面,恢复仁宗、神宗时曾经设立中央和各府两级武学,实行“武举”、“御试”等制度,培养各级将领。未来将领、谋士、士兵也由各地方武学按兵部所定的标准负责选用,一旦进入军队,可以保证得到稳定的军饷用于养家,立功后也能得到较为丰厚的赏赐,以此逐步改变军人被过度轻视的传统。

在上述基础上,改变整个官方关于军事的工场,所有关于军事的工场都转由兵部控制,工场中的工匠身份提高,不再属于贱民,立下功劳的工匠也有可能得到朝廷所赐的官身。而且,兵部有权调用拥有新技术的工匠。

另外,在临安公学中设立临安公学院,加强对宋朝相对领先技术的管理,以保证火器等制作方法不为外人获取,并规定敢于泄露者死!

利用设立临安公学院的机会,周复还把自己长姐赵姬的驸马王守成任命为公学院的副学政。)

按大宋历来的严规,驸马不得干政,这也导致了有志进入朝堂的才学之士不愿意成为驸马。

王守成当初是因为家世的关系,依礼被选为长公主赵姬的驸马,从此就再也无法从政。好在他与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喜欢的是杂学中的火器制造,这也是因为家传,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年兵部制造司的主事官员。在火器上,王守成堪称是当代大师一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