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南宋之风起云涌 > 第四百三十九章:平反全文阅读

与太子结婚后的水灵对太子原先的两位侍妾十分宽和,从不以正妃的身份傲视她们,反而对她们多加照顾,也常要太子去她们那里,不要因为自己的原故疏远了她们。至于太子已有的一子二女,水灵更是尽到了教养之责,尤其重视对长子周适的教导,常常把他带在身边,以便将来周适可能成为大宋君主的时候,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越国王兀术回金之后,被进拜太傅,主掌金朝的军政。

送越国王兀术回大金上京的宋使洪皓,因不愿意向金主合剌行臣子之礼,被大金关了起来。之前大金因看不起宋朝的屈膝,常常扣押宋朝使节,甚至逼迫他们投靠大金。但此次越国王兀术是前来祝贺太子大婚,双方已经约定和平共处,扣押使节就过分了。

使节被扣的消息传到大宋,朝野愤怒,但天子仍然不愿意向金人抗议。结果,诸相中的左相陈康伯当面批驳天子旨意,拒绝向金人屈膝,并行书大金要求还回洪皓。

绍兴十一年七月,虞水灵生下太子第二个儿子,举国欢腾。这不仅仅是因为皇室又多了一个后代,更主要的是他是定国公主所生,不少臣民直接把这个刚出生的婴儿,视作了大宋未来的太子。

两宫太后自然更是欢喜异常,天天守在太**中,帮着照看虞水灵母子。

一个月后,天子周构下旨,赐刚刚满月的小孙子名为周惇,同时册封为定国公,这又让人十分的意外。

因为按大宋的规据,一般只有在皇子至少十岁之后,才有可能册封为“公”。天子此封,让人不得不想到,是不是天子也有立周惇为未来大宋太子的想法。

绍兴十年到十二年之间,大宋境内并不是很安定,由于前面秦桧掌政之时,溜须拍马者升官,为国为民者都被迫害,导致士风日下,贪官污吏横行,冗官、冗军的问题也越严重,国家的收入大多被消耗在了养人头上。税收加重,民变不断,朝廷用尽各种方法,方才将局势稳固下来。

在此期间,天子周构以想要回位于河南的皇室陵寝地为由,坚持对金投降的政策。

大金主政的兀术认为大宋天子周构根本没有恢复之志,认为让周构称臣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于是他上奏金主,派左宣徽使刘筈出使大宋,赠给大宋天子周构以皇帝冠冕、金宝、玉册,册封其为宋帝。

天子周构认为金朝的册封等于是大金放弃再利用靖康天子来威胁他的帝位,心甘情愿作大金的藩臣。下旨以最高礼节接待金使,根本不以为耻。

虽然秦桧已经完蛋,但主和派中的投降派官员仍然控制着朝廷大部分的权力,他们大都附和天子周构的说法,认为称臣是虚的,不用太过在意。

消息传出后,大宋朝野哗然,当初宋金合谈,所约定的是双方君主以叔侄相称,并无宋臣服于金的约定。天子这样做,等于把前面抗金的成果全部丢尽,不少臣民都上书坚决反对。

金人见大宋臣民的反金浪潮又开始掀起,被扣押的洪皓又坚决不肯屈服,也害怕双方重回战争局面,只得不再提起册封一事。

当然,天子周构的面子在这一次的“册封”风波中也都丢尽了。

绍兴十二年四月,原都城临安已经重新整修完毕,大宋朝廷迁都回到了临安。天子周构在全**民一片的反对声中,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继续统治天下的基础,与左相陈康伯等人商议后,天子周构以身体变差为由,再次宣布由皇太子周复监国,自己退居德夺宫。

在正式向天下宣布这个决定前,天子召见皇太子夫妇,当面说明太子个性过于良善,容易被臣子欺骗。出于对太子执政的担心,天子周构请求皇太子妃虞水灵帮助太子打理国政,希望她不要因他人的议论和反对而放弃。

太子周复以监国的身份,再次向前来道贺其监国的金使重申了大宋坚持和谈协议的立场,请他转告金主,希望双方能和平共处。

金朝给予的答复,是答应约束已经臣服大金的西夏和吐蕃诸部,不许他们再入侵宋境,保证大宋边界上的安全。

不久,天子周构“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由,宣布仿当年徽宗皇帝故事:传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帝,当年更为隆兴元年。

太子周复登基后,传旨册封皇太子妃虞水灵为皇后,并明言依父皇之意,皇后与自己同掌朝政。

在皇后的协助下,继位不久,天子周复就开始整顿敝政,调整全**政布局,并下旨征求吏民的意见,准备大举变革。

没多久,以左谏议大夫肖则上书为契机,天子周复下旨为周良嗣等数位当年的靖康事变前旧臣平反,并允许他们的后人回归大宋。

在诸位中兴大臣的支持下,天子周复开始调整作为朝廷核心的三省六部,精简集中过多的部门和官员。

先,将原来职权重叠、互相扯皮的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合为一个中枢省,并以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职宰相;将原来的数个副相门下、中书侍郎等改为参知政事,为副职宰相;废除尚书左、右丞的名号。以上五相成为了最高中枢机关,辅助皇帝执政。

下面的六部中只设尚书、侍郎为长官或副长官,负责主持各部事务。各部所属司级机构,除户部因事务繁多未多加减少外,其他五部大量裁减了各个机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级和责任,对上对下的办事效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建炎初,为了应对金人的侵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朝廷设御营司主掌兵权,由宰相和执政兼任御营使和御营副使,中枢与军事最高机构合并,后又设诸路军事都督和三衙等,以方便军事上的临阵指挥;地方上设置招讨司、宣抚使司、镇抚使司、制置使司等诸司,负责地方上的军事。

建炎末年,太上皇周构收回地方军权之后,又恢复原枢密院管军旧制,但三院两府已经比以往有了大量的缩减。天子周复又按原来太子行在的机构,把原来有管理作战事务的枢密院变成了参谋机构,行在的谋士团大部进入了枢密院任职,原负责调兵的太尉府被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