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28章 甘蔗大丰收全文阅读

五月十八日。

台湾,中部平原,1号甘蔗庄园。

温暖的阳光照射下。

一块块的甘蔗田里,甘蔗们的生长十分迅速,高度普遍达到三四米,若把顶部的叶子算上,得有五六米高,仿佛像是一颗颗的小树,构成了一片大森林。

而蔗田中这种名叫白玉甘蔗的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含糖量高、耐病虫害等优点,且根系发达,茎秆结实,抗风能力强,不易出现倒伏折断的情况。

即便如此。

它的生长周期也需要7个月之长。

这就是为什么海南岛的粮食庄园建立的时间较晚,却能率先产出稻米的原因,毕竟水稻只要百日左右就能收获。

而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

对于通过抽签,十分幸运的分配到1号甘蔗庄园的杨大眼一家来说,这段时间是过的十分忙碌且充实的。

不仅要忙着建设房屋,修建砖窑厂、沼气池、仓库、道路、制糖厂等等基础设施。

还得精心伺候蔗田里的甘蔗,要经常隆土、除草、打药杀虫、浇灌、施肥等等,绝对称不算轻松。

就算每天都得忙碌10多个小时,1号甘蔗庄园的上万庄民们,也在闲暇之余,把庄园边边角角的土地利用了起来,种上了各类蔬菜,种了西瓜甜瓜,实现了果蔬的自给自足。

偶尔还进山里摘点野果,捕获麋鹿、野猪等猎物。

或者去海边捡些海鲜海货。

有些手巧的妇女,还能利用棕榈树、椰子树的纤维丝,织出麻布、搓出麻绳,略微降低了布料方面的需求。

可以说,除了在粮食这块存在绝对的依赖,理论上,甘蔗庄园可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哪怕受到严酷封锁,只要保证粮食充足,就能正常的运转下去,或者少种甘蔗改种粮食,一个经济堡垒就形成了。

不过这类情况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也不会允许。

而十八日中午,一则广播通知,让杨大眼等庄民们,顿时一振:

“收甘蔗了,专家说我们种的甘蔗,含糖量已经达标,可以开始收割了,今天下午,请所有青壮庄民前来领取工具,开始收甘蔗的工作,并送到制糖厂,加工成白糖,今年我们庄园能赚到多少,就看能得到多少的白糖了。”

这个广播让杨大眼等人议论纷纷起来。

“这么快就收了,俺觉得我们的白玉甘蔗,还能再长一段时间。”

“是啊,叶子还非常青呢,至少能再长十几天。”

“专家说这种甘蔗放地里一年都没问题,还能继续的长,就是后面长得慢而已。”

“含糖量刚达标不行,还得再提一提。”

对于这些议论,宋管事直接批评他们道:“你们这些中原来的傻脑壳,知道什么叫物以稀为贵么,知道什么叫头啖汤么?现在市场上白糖稀少,价格奇贵,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就能以最接近市场价的价格,把我们的白糖卖出去,能卖一块银元一斤,等后面的甘蔗庄园都丰收了,大量白糖上市了,还能卖这么高的价么?我们上市最早,利润最高,产量低点有什么关系,这么简单的账都不会算?”

这么一顿批评下来。

杨大眼等庄民顿时没啥话说了,甚至不得不点头,因为赚钱才是最实在的,跟甘蔗的含糖量相比,还是白花花的银元更重要。

……

下午,甘蔗田中。

杨大眼跟妻子刘喜妞,二人拿着铁锹、砍刀等工具,开始了收割甘蔗的工作。

先剥去表面多余叶子。

用铁锹从根部挖出甘蔗。

再用砍刀削去带泥的部分,削掉带绿叶的部分。

只留一个比较干净的甘蔗杆。

最后让小孩或者年龄较大的老人,把这些甘蔗转移到独轮车、板车等运输工具上,再运到制糖厂进行加工,可谓流水线式的操作。

虽然这套流程耗费人力较多,机械化水平很低,看起来效率不高的样子,但庄园里上万的男女老幼一齐上阵,人多力量大的情况下,收割速度也非常的可观。

还能一边埋头劳动,一边唠着闲话。

“婆娘,你说这一亩地的甘蔗,能打出多少斤的白糖?”杨大眼问。

“专家不是说了,甘蔗的含糖量,一般在15%到18%之间,这样的一根甘蔗,轻的有六七斤,重的有十多斤,再乘上含糖量,就是能打出的白糖了。”刘喜妞道。

“哪岂不是一根甘蔗,就能弄出一斤多的糖?这一亩地种三千多根甘蔗,岂不是会有三千多斤的糖?不可能的,肯定不是这么算的,肯定没这么多糖。”杨大眼摇头。

“那就是按甘蔗能榨出多少汁水,然后这个汁水里,有百分之十几是糖。”

“一根甘蔗能榨出一斤汁水么?”

“应该能吧,这种甘蔗这么大,一斤汁水还不是很容易打出来?”刘喜妞道。

“那就是一根甘蔗出三两糖,一亩种三千根,那就是九百斤,这种甘蔗的产糖量,比武小春说的还多啊,他之前说会有两三百斤的糖。”

“他又没种过这种白玉甘蔗,到底能产多少糖,他当然不清楚了。”

“俺少算一点,一亩甘蔗田只打六百斤的糖吧,现在市面上白糖1银元一斤,岂不是说,我们种一亩的甘蔗,就能赚六百银元,这、这太赚钱了吧?种粮的话,就是种一百亩,也赚不到这一亩甘蔗田的钱啊,还不是特别辛苦,种一百亩粮的话,估计人跟牛都会累死。”杨大眼咋舌。

“现在看到好处了吧?不过就算一亩甘蔗田能赚六百银元,俺们能分到多少都不一定呢?如果许家庄分走一半,庄园再分走一半,直接落到我们手里的,不知有没有一百银元?俺们一家人跑到这边发展,能捞到温饱很不错了,发财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就给几块银元打发。”刘喜妞道,劝杨大眼放弃发财的念头。

“这……我们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年,也没发下过一分的工钱,这次甘蔗收获了,卖掉白糖赚钱了,总得给我们发点工钱吧,许家庄的其他庄园,听说最低工资都涨到10银元每月了,俺们两个加起来,拿到140银元工资总没问题吧?”

“不知道,只是建设这座庄园的投入那么大,天天吃饭管饱,每两天吃一次鱼,五天吃一次肉,还有身上穿的衣物,干活用的工具,还有咱们住的那栋两层毛坯砖房,三个孩子的读书跟看病,你说许家庄该管我们要多少银元?你杨大眼本来一个饿的要死的河南饥民,好意思开口说要工钱么?”刘喜妞给他算账道。

“这……”

杨大眼顿时呆住了,真这么一算的话,他们一家欠许家庄的都很难还清了,再索要工钱,骂他狼心狗肺、不懂感恩都是轻的,直接赶他出庄园,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

悬了。

发财的幻想就此破灭了。

不过现在的生活也好,吃住医疗教育养老,庄园全包了,不必担心任何意外,这比手头有个几十几百银元过的踏实多了。

算了。

知足常乐,人还是不能太贪心了。

想到此,杨大眼摒弃脑中杂念,埋头认真干活起来。

……

三天后。

五月二十一日。

除少量甘蔗留下做种,1号甘蔗庄园3万3千亩的甘蔗收割完毕。

并送到制糖厂中,加工处理完毕。

一共得到白糖19.6万石——即平均亩产白糖742斤多,如果让甘蔗再生长一段时间,让含糖量再提高三五个百分点,亩产千斤白糖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同样是在二十一日。

一支由十二艘海运货船组成的船队,抵达了白糖港,随即1号甘蔗庄园里的男女老少们,又是一齐上阵,还从其他庄园借来不少的运输工具,用了足足一天的功夫,将这些白糖,全部送到了十多里外的白糖港,并帮忙搬到了货船的货舱中,最后目睹这些船只满载白糖离开。

然而第二天,难得的放假休息日。

上午,广播喇叭的声音又响起,要求庄园里所有的男女青壮都到广场集合,要给所有人发放分红。

“分红?”

杨大眼立刻打起了精神,叫上妻子刘喜妞,一同来到镇中心的大广场,果然看到水泥舞台上,摆放了一口口的宝箱,里面装的似乎就是钱财。

还是熟悉的宋管事,他拿了个麦克风,站在台上,对下方数千名的青壮们道:“诸位,今年是第一年,许家庄在我们身上的投入,远远大于回报,按理不应发放什么分红,但庄主大人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为了让大家更有动力,今年的分红,还是会发!还是会让你们拿到实打实的回报,让你们明白今年的汗水没有白流。”

“而这次收获的白糖是196000石,每石的市场价值约100银元,总部以70银元每石的原产地价收购,但只能支付五成,也就是686万银元,这个状态会持续五年,基本抵消掉我们庄园的建设成本后,从第六年开始,我们就能拿到百分之百的原产地价格。”

“另外集体庄园的运转需要大量资金维持,所以庄园会截留五成,打入到公款账户,用于维持大家日常的吃饭、治病、教育等方面的开销,每个人都可监督,剩下的343万银元,庄园里的7854名男女青壮,每人都可得到一股分红,诸事繁杂,今年就这么平均分了,明年再采取更合理更公平的分红制度,诸位觉得如何?”

宋管事问道。

但下方已变的乱嗡嗡的,每位青壮都满脸兴奋的,开始计算起来,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分红?

杨大眼脑瓜子颇为聪明,很快就算出了答桉,高兴的蹦起来道:“436块7银元,每个人都能拿四百三十六块多,两个人就能拿873块4,发了发了,婆娘,咱们家发了!”

他一把抱住自己的妻子,又蹦又笑的说道。

“瞧你这点出息~”

刘喜妞笑着白了他一眼,但也感到无比的高兴,对集体庄园的归属感,自然也大大的提高。

……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八点。

海港城,外港。

在大批记者与聚光灯的注视下,十二艘满载着白糖的运糖船,相继抵达并停靠码头,然后搬下一袋又一袋的白糖,总重量合计近二十万石,记者们拍下大量照片,采访了船长与船员,获得足够多的新闻素材后。

五月二十四日,又一场的超级舆论风暴,席卷了整个大明,仅头版标题就让无数人呼吸变的急促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