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069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切换视角)全文阅读

出乎所有人预料,参将大人斩杀丁碧家丁后,这位宿敌好像变得消停了很多,一连十几日都没派人来报复。

事出有因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丁碧的反常行为让康应乾很是不安。

他坚持让参将大人给自己增派两个护卫,以加强对他这个智囊的保护,生怕自己哪天走在街上突然被人一刀砍死。

刘招孙倒没有这个担忧,要想刺杀刘参将可没那么容易,除了中军卫队的十几位高手,还有金虞姬的贴身保护,而且刘招孙本人也是一员猛将,除非突然袭击,否则三五个打行也不是他对手。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刘招孙乘势占据高台子村附近三千五百亩田地。

这些田地原本就是马林和喻成名等大人们的军田,在康应乾的操作下,这些军田很快顺利过渡到了刘招孙名下。

这样以来,刘招孙就有一万三千五百亩田地。

这个数字和刘招孙计划中的六万亩相去甚远,不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快,眼下开原四面为敌,到处都要用兵,而且城中貌似也有些不稳的迹象,外部敌人尚未解除,内部问题也快渐渐浮出水面。

情报司的队员在城中几家辽镇经营的商铺中发现异样,有几家专卖南货的店铺最近和蒙古人经营的绸缎店往来密切,好像在密谋什么重大事情。

刘招孙担心打草惊蛇,更害怕引起开原城中其他合法经营的商人恐惧,一直没有对这些人下手。

须知开原城的立足之本便是商业,城中几位大商人手中掌握着开原乃至辽东与蒙古、海西、朝鲜等地的贸易资源,如果轻易断掉,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时代的商业行为,还是较为原始的熟人商业,简单来说,如果刘招孙今天把这些商人杀掉,抢光他们的钱货,杀鸡取卵,那么蒙古、海西那边根本不会再买这位刘招孙的账,除非他能直接派兵到几千里外,把顺刀架在那些蒙古海西商人头上,或者给这些人极大让利,坚持做赔本买卖。

所以在自己实力不允许之前,除非到万不得已,刘招孙绝不会杀鸡取卵,破坏开原周围成熟的商业系统。

开原城南的一万亩庄田属于无主之地。

经过几方势力激烈博弈,有五千亩被划入刘招孙名下,由庄田恢复成了军田。

想想当年,这五千亩军田被李成梁霸占,变为为庄田,供他李家挥霍享用,如今又回到军户手中,刘招孙不由感慨天道轮回沧海桑田。

当然,为了得到这五千亩庄田,刘招孙也付出一百多人的代价。

追随刘招孙的辽民和沈阳、辽阳两地的辽镇家丁们,一连干了好几仗,三边各不相让,最后死了两百多人,直到熊廷弼出面,大家才终于罢手。

经略大人对各方势力的这种争地冲突都视而不见,除非闹得太过火,或是他的小友刘招孙出现劣势,熊大人才会出来,拉拉偏架,压制一下如狼似虎的辽镇军头。

好在辽镇的主要收入不在土地之上,他们主要靠走私贸易和辽饷牟利。

熊廷弼可不像杨镐那样容易对付,手握辽饷和兵权,脾气也很火爆,所以大家都很给他面子。

李家虽然破败,好歹还有个李如桢在辽东。

最主要原因还是刘招孙手下这些辽民是真的来拼命的,

凡此种种,很多因素叠加起来,辽阳和沈阳的军头们最终让出了五千亩良田。

开原三面皆为敌,兵力极为紧张,去掉镇守、巡逻、斥候的战兵,可以自由调动的兵力不超过八百人。

刘招孙不忍心让那些追随自己这么久的辽民,继续以命换命,去和辽镇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

刘招孙一直认为,人命至贵,人力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于是,四月中旬,他决定见好就收,下令各处停止圈地。

万历四十七年春的这场开原圈地运动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在刘招孙势力尚不能有效控制的区域,对于那些双方或多方还存在一些具有争议田地,刘招孙建议各方不要争斗,而是平静的坐下来: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刘招孙预计到今年年底,会有两千新军练成,加上现有的三千七百战兵,他手下精锐战兵的数量将突破五千人。

等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亲率几千新军,让康应乾拿上新印刷好的地契,去和周边几位邻居,尤其是丁参将,好好聊一聊什么是自古以来····

四月中旬,熊廷弼派人从沈阳送来了种子、农具、耕牛。

农具约有一千副,大都是锄头和耕犁之类的铁器农具,刘招孙想要的水力风车之类的器械,一个也没有。

各类种子共有八石多,康应乾看了,摇头说这点种子估计只够播种七八千多亩田地,而且未必都能做种子。

送来的耕牛有三十五头,估计还不够定国珍杨启隆底下的卫所耕作使用。

刘招孙立即派人把牛拉到城外翻土耕作,开始施肥下种。

虽然如此,不过经略大人的心意却让刘招孙很是感动,尤其是在当下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下。

刘招孙估计熊廷弼在沈阳日子也很不好过,否则以他的豪迈性格,绝不会对自己如此吝啬。

除了这些农具耕牛,熊廷弼还给刘招孙小友写来一封书信。

经略大人在信中说,蓟镇在沈阳和辽镇冲突不断,萧如薰已经带领柴国柱他们返回蓟州,沈阳城内的武备情况和刘招孙所说的差不多,熊大人惊讶发现,圣上给自己的这点粮饷根本不够填辽镇的窟窿,更遑论什么扫穴犁庭,所以也没什么钱粮再支援开原。

熊大人在信中,勉励刘招孙小友自行想想办法,开动脑静,实在不行就出关抢一抢蒙古女真,这些外番牛马足够。(对此刘招孙表示不能苟同)

熊廷弼还说,李如柏死后,李如桢每日只是酗酒作乐,也无心辽事,熊廷弼准备上疏皇帝,将这个纨绔之地调回京师,熊廷弼感慨辽事难为,朝廷又调集几只客兵奔赴辽东,最后他告诉刘招孙说,朝廷的封赏很快就要下来了,皇上这次龙颜大悦,一连几晚上没睡着,让他做好加官进爵的准备。

刘招孙对加官进爵之类不是很感兴趣,辽东羁縻之地,很快便将不保,如果皇上现在能多赏赐自己几万两银子或者几百头耕牛,刘招孙就谢天谢地了。

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参将大人带着几位新近招募的民事官,每日在开原四郊忙碌分田。

开原城中死亡流散的九千三百亩多百姓民亩,也陆续划入军田。

这样以来,今年刘参将共计获得两万七千五百亩土地,这个数字只有他当初计划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

“这便是参将大人追求大道的结果,哈哈哈,参将大人高风亮节,康某不及,不及啊,”

给辽民分田的时候,康应乾不忘一直拿这个说事儿,以证明自己当初建议抢大户的正确性。

刘招孙没功夫搭理这个老油条,他将新占据的田地全部分给了辽民,当然还有些原先马林等将领的佃户,虽然这些人中很多都已经被建奴和溃兵杀死。

参将大人不准备再给战兵分田,他计划将这三千七百名战兵训练为职业军队,让他们彻底摆脱农业生产,当然,这样以来,他的粮食供应便会更为紧张。

事在人为,刘招孙现在感觉自己变成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计算各种数字问题,大军粮草每日消耗,田地分配,种子购买·····

无论如何,追随刘招孙从浑江一路至此、将刘参将视为神明的辽东难民,在经历了家破人亡、千辛万苦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刘招孙规定,两千名壮丁每人分得十亩上田,前两年每年交四成地租,耕种三年后,每年只交两成。

这与当下辽东佃户们动辄六七成的佃租相比,已经算是很低很低了。

辽人感激涕零,更将刘招孙视作是拯救辽东的神明,有人在家中给参将大人立起了牌位供奉。

五月初的一天清晨,刘招孙巡营完毕,登上开原南门城楼,此时东方旭日升起,朝霞万里。

城南清河两岸,田亩之间遍布辛勤耕作的人们,鸡犬之声相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初夏气息。

刘招孙望向南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这个四百多年的世界如此竟然亲近。

金虞姬见刘招孙正望着南边出神,想起以前官人对自己说过,他很早以前是南方人,便以为官人是思乡情结,于是曼步上前,从身后搂住刘招孙,轻声道:

“官人,待平定了辽东,奴家随官人回南方,也看看你魂牵梦绕的故乡,好不好?”

刘招孙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前世故乡的草木,一种淡淡的乡愁洋溢心间。

他回过头,那双澄澈的大眼睛正望向自己,忍不住抚向金虞姬微红脸颊,对她笑道: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金虞姬,我虽生于南国,此生有你相伴,辽东亦可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