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徐州之战(283)全文阅读

“等待时机,还是说他不愿轻举妄动,又或者说他不愿与我们在现阶段交手,所以他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曹操等待的又是什么呢?

“文丑?李通?孙策亦或者是袁术和许贡?”

这几人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单拎出来都不会对徐州起到任何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如果在他们之间同时出现了对我不利的因素,那么曹操就不会继续沉默下去,而他出兵与否很可能也就会根据那时的情况来定。

如果四家能出兵两家,曹操就绝对会攻打吕县,可如果这四家有三家拒绝出兵,可能曹操也就不会再贸然攻打吕县了。

曹操是在等,不然的话他是不可能一直能安心待在彭城,不就是在等这样一个时机嘛,这四人出兵与否,至关重要,曹操不可能忽略这一点,甚至他比任何人都在乎,所以要在徐州战场有所建树,要动但是不能乱动,所以此刻的曹操绝不会冒然出兵,但只要他出兵就必然是十足的把握。

从这一点就可以想到曹操此刻在想些什么,对此刘澜眉头皱成一团,徐庶和刘澜对曹操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曹操可能也不会想到他指望的那几个人,很可能也在观望着,毕竟这个时候谁又想当出头鸟呢,或者说谁又愿意当出头鸟呢?

别人也许不清楚,可是长沙那边的情况,刘澜一清二楚,陈到都已经把那边的消息都告诉他了,结盟归结盟,可出兵丹阳不就在等着徐州开战吗?

而且许贡和严白虎,也并非是曹操哪头的人,他们是与袁术有着些许关联,所以说曹操现在能够借助的可能也就孙策和文丑,袁术和许贡没什么指望。

四路人马这就变成了两路,而这两路孙策在等待机会,那么曹操也就进入了一个僵局之战,这样的结果对他更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一旦曹操认清形势之后的全力一搏,那个时候这些人势必就会跃跃欲试起来,甚至是偃旗息鼓的袁术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能让纪灵一直隐藏起来,如果不是有其他想法,袁术没必要做这些,甚至是在鲁肃入侵寿春的时候,纪灵依然没有露面,这足以说明袁术是有着一些其他想法的,只是最后实在藏不住了才曝光。

如果是别人,钻了牛角尖可能就真会一直等下去,但是曹操不会,现在可能想着避开徐州军的锋芒,保存实力,等待他人先出手,但等待不会超过一个月,他就会反应过来,而刘澜所不知晓的是,其实曹操一直在寻求着主动出击的时机,而恰恰是他没有一击必胜的把握才一直拖着没有出兵,但如今联系上了孙策就不一样了,距离最后的出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这些是刘澜所不知晓的消息,所以他的猜测只能是在已有情报之下,而随着夏侯渊专门制定了对付信鸽的办法,随着鹰隼的出现,从兖州的传出的消息越来越深,可以说现在的刘澜对曹操几乎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此时此刻是刘澜多年以来最为危急的时刻,接下来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都没底,所以他把徐庶叫来,就是要他能在关键时刻出些妙计,这个时候他只相信徐庶,而在他身边也只有徐庶才能够力挽狂澜,改变现在不利的局面,作为徐州的最高统治者,刘澜的能力有限,所以他必须要知人善任,更要懂得如何把人用好,他只要掌握好大方向就行了,而这些年随着蝴蝶效应,所发生的一切已经彻底改变,没有了先知的能耐,只能借助这些谋主来制定出可行的方案,然后再交给武将们去执行。

这一次徐庶虽然没有帮他制定出什么应对丹阳的计划出来,但是因为他的存在,把此刻曹操想要做什么都分析清清楚楚了,刘澜反而不担心丹阳郡的危机了。

“这次派人前往乌程与严白虎和解,人选由你来定,一定要认真考虑人选,最少这个人选出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会有八成把握,至于去了以后能否谈成那是另一回事了。”人选能说会道是一方面,可你要是派张纮这类人去,那保准不会成功,似张纮派他见献帝、曹操甚至是袁绍刘表那绝对事半功倍,可出使严白虎这样占山为王的山大王,不管他如何巧舌如簧,可说不到人家心里,甚至是严白虎听不懂,那这又怎么可能谈和呢,所以啊这类人就要找一些能说会道,却又能对他们平时习性了解的人去,那才能有机会成功。

“主公觉得宪和怎样?”徐庶几乎连考虑都没考虑,现在徐州御用的使节,不就是简雍和张纮嘛,张纮要代表他去面见献帝出使频繁,而简雍虽然现在转到了将军府,负责武事,但是他这钩距大家重新出山,那绝对事半功倍啊,当年只身去见臧霸,凭一张利嘴将他说服,这情形和今时今日又有何区别?

刘澜笑了起来:“简雍确实是不错的人选,而且我们徐州之内好像也找不到第二个比他更出色的人选了,但是严白虎虽然看起来和臧霸一样都是武夫,但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管怎样当时臧霸乃驻守在开城的将领,而严白虎却是为祸乌程的悍匪,一为兵一为匪,他们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可就不会像当初的臧霸那么有所顾虑了,所以宪和的安全必须要考虑进去,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威胁,就不能让他去,这一点你必须要考虑清楚。”

“主公放心,这件事我会先征求宪和,让他自己来选择如何?如果他觉得无妨,那么这件事就这样进行,如果连他都觉得危险,那么就只能考虑其他人选了。”

“你这样去找他,他又怎么会拒绝呢,这件事我看还是你去找他谈谈,然后让他推荐合适的人选出来。”刘澜想了想,徐庶如果直接找他说这件事,那就等于是逼着简雍去乌程,可如果只是让简雍推荐人选,那他不管是主动请缨还是推荐他人,最少心里都有谱。

徐庶心中默默记下了刘澜的叮嘱,点了点头,道:“卑职明白了。”

刘澜叹了口气,道:“严白虎也不傻,此行必定十分凶险,不管是简雍亲自去还是派他人去,都是九死一生,所以最好能带一些我的诚意过去,就算无法破会他与许贡的联盟,但也能与他攀些交情,让我们的人安全返回来,记住人员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简雍是他的老朋友,老部下,刘澜不希望他有任何危险不假,可别人就不是人生父母养了吗,所以要保证他们的生命是前提,甚至比此行能否破坏许贡与严白虎的联盟更为关键,刘澜想着什么样的利益能换来使节的安全,而徐庶同样也考虑着这个问题,一时间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

直到天黑,徐庶才从刘澜的书房出来,从他到了吕县的那一刻,许褚就已经安排人替他打扫了一间厢房出来,一出屋,就安排人手带着他离开前往厢房休息去了,连这赶了好几天的路,能不辛苦嘛,热水一早准备好,美美的洗了个热水澡。

酮体舒泰,徐庶享受这样的时光,甚至闭着眼睛靠着木桶开始闭目养神,这种感觉十分舒服,人好像都是轻飘飘的,就像在云间漫步一样,他甚至会觉得云端之上出现了一些人的影子,他看到了诸葛刘澜正在那里端坐着看着他走过来。

他知道那不是刘澜,因为他很清楚,每一次刘澜看到他的时候都会主动迎过来,但是他很清楚,这份礼遇他是绝不敢欣然领受的,这是一份敬重,可同样对他来说是一份压力,让他毫不顾忌的为刘澜出谋划策,同时也时刻提醒着自己,始终都是臣,时刻遵守着人臣之道,或许有一天,主公会像云端那样坐在上首鸟瞰众生,但那才是主公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像现在出阶来迎。

徐庶感动于刘澜对自己的重视,但却有无奈与他的重视,他现在想着有一天可能这样的场景不会回来,可又害怕着那一天的出现,因为那一天出现的时候,可能也是他不在受到重视之时。

他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军师对于他来说担子有些沉重了,就好像他始终都觉得陈宫才是最合适的那个人,甚至是陈登都比他更强,但是刘澜却始终都选择信任他,这让他万分感动,但同时又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徐庶不清楚刘澜为何如此信任他,因为他始终都觉得那些人比他更好,但刘澜一直没有告诉他的却是,现在的徐庶与他所知晓的那个不同,虽然他们都是先学武后学文,最后因为杀人而浪迹天下,但是徐庶却少了一段荆州的经历,没有与司马徽、庞统甚至是诸葛亮在一道学习,就好像刘澜见到的只是还是高中生时期的徐庶,而他人生最重要的几年时光,却因为他的出现而不复存在。

所以徐庶此时才会觉得吃力,但是刘澜相信他,相信他会变得更强,理论的积累简单,但是实践却很难,徐庶一直在变强,一直再让他刮目相看,他习惯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在心中形容徐庶,因为他每一日都在进步都在变强。

刘澜看好的不是现在的徐庶,是一年之后甚至是三五十年之后的徐庶,因为他的上限很高,所以刘澜才会把他一直留在身边,而陈宫年岁太大了,出谋划策是没有问题,可是行军作战难免精力不济,这也就是在徐州作战,可加入有一天他要去打幽州去打西凉去打益州和交州,陈宫还能随军吗?

这一路的颠簸,可能就已经让他散了架了,而陈宫的情况又是另外一个模样,最初是对他的忌惮,因为徐州世家的原因,现在呢想重用又因为病情,按照正常情况,他可能寿命也快到头了,虽然现在吴普一直在帮他治疗,可是谁又能知晓他会坚持多久呢,所以身边的这些个谋主,也就一个身强力壮的徐庶能跟随他四处征战。

这是他的优势,毕竟他是武人出身,从小炼武,身体强壮对于行军并不会有任何的不适,但换成其他那些文人,可就没他这么轻松了,就好像这次从广陵到吕县,只行了不到五日时间,若换成别人,别说骑马了,就是坐马车,可能到了徐州也是先休息缓个几天才能来见他,但徐庶却能直接来见他商议要事,就这一点,这世上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了他。

有些优点,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发觉出来,因为他的关注点,始终都在出谋划策上,但是刘澜考虑的会更多,而这不就是领导与员工考虑问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嘛。

就在这时,徐庶突然打了一个激灵,他居然睡着了,此刻洗澡水已经非常凉了,虽然屋内有炭盆,可还是把他冻醒了,起身擦拭身体之后便上了床开始休息,一觉睡到大天亮。

按照以往,似这样的经历,一觉醒来之后一切都会恢复如初,可等第二天醒来之后才发现,身体依旧十分疲惫,这可不是没有休息好,而是身体依旧很难再像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样轻松恢复过来,想想看他今年也已经三十出头了,也确实不大可能轻松休息过来。

拖着疲惫的身躯,徐庶前往军营,哪里有他今日要见的人简雍。

对于宪和,徐庶是一直不理解他的选择,别人是想这法从属官变为正在的官员,而他呢已经位居沛郡郡守了,却死活递了辞呈,宁肯到将军府里来当刘澜的属官,这可是这世上最稀奇的事情了,当然就建议那性格,做出这样的事情好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留在刘澜身边,可能才是他最大的追求。

而简雍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他太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他治一地百姓,最多也就是个郡守,再往上混,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能耐,可是在军营,就他这三寸不烂之舌,走到哪都有用武之地。

所以啊,他这才是把自己的长处加以利用,总比一辈子待在沛县强,更何况再瞧瞧现在的沛县和沛县郡守徐盛,还有吗?过的哪有他有滋有味?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这才叫做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