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种田之安墨 > 第二十七章 亲戚全文阅读

李铖之前稍微观察了下那地,不过小半块接近半亩的样子,他好奇安墨这时节了还能种些什么?

“大米。”安墨回答的毫不犹豫:“到时候我们自己吃好了,天天吃。”

李铖无奈,他是再不通农务也知道,这几年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还能产上个三四百斤,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顶多二百斤余,何况在北地种的大米本没有南地生长的好,这半亩地怎么也不够他们一家吃上一年的。

“.......我再去弄点地吧!”他退役了,以后家里的进账少了一块,两个孩子日后还要娶媳妇呢,家里有地,确实能踏实些。何况媳妇只是要求吃大米,又不是山珍海味,这要求着实不算过分。

“哦!”安墨也不争辩,反正等粮食出产后,自然能见分晓了。

“我之前给你买的......”

‘咚咚咚’,大力的敲门声打断了李铖的话。

李铖看向安墨,虽然安墨才到这村一个多月,论人缘上,却比他这个本村人还要多,平时来人大多是找安墨的。

安墨也是以来茫然,能自来熟找她要东西的,要么是真的相熟的如隔壁吴氏一家,要么是性格爽利拉的下脸,这类人通常都是不敲门直接推门而入的。

说到这,安墨倒是想起来了:“院子的门咱们还是弄个锁吧!”

刚来的时候她还以为是这里人家太淳朴,打开大门都没人过来,后来才知道一个是这房子砌的远,二是大家都知道这里平时是没什么好东西的。

因为自己不会上门锁,加上也习惯现代那种楼房式的房子,院子的功效不大,安墨也一直没管。可是现在来的人越来越多,好多都是些自来熟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当着安墨的面拿些东西罢了,居然安墨不在家的时候也有人顺手过来拿些吃的什么的。

若是被安墨撞到了,那些人还能谈笑自如,好似理所当然一般。

安墨沉下脸发脾气后,那人脾气居然更大。

所以,关于门锁的问题要提上日程。

“也好。”李铖点头,先前家里只有他一个大男人,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上不上锁自然无所谓了。

但是现在家里有了安墨,多了个年纪恰到好处的少女,院门不能再那么随意了,免得到时候有人传闲话。

两人难得这么快达成共识,一致忽略了门外的敲门声,安墨还纠结着,换了锁也不安全,那栅栏跟没有差不多,还要顺便修修栅栏,干脆建成院墙好了,或者....弄个新的好的大的房子?!

‘吱呀’,被忽略的门外的人直接推门而入:“诚子,听说你回来了。”

来人是个约莫接近五十的妇人,嗓音不小:“你这是要在村里落脚了?”又看了看安墨:“哟!这是你媳妇呢,长得可真俊。”

安墨皱眉,看向李铖,有些疑惑。

李铖神色迟疑:“您是.......”

“我是你伯娘啊!”妇人凑过来:“瞧你,你当兵前我还抱过你呢!”

古时乡间的女性是个很有意思的群体,幼儿时期和男孩一般玩耍调皮,到了年纪便拘束着一下子成为腼腆害羞的女孩,新出嫁时期还会因玩笑话脸红,不过一两年功夫便撒开了似的无所顾忌的拉开下线。

比如这位自称是李铖伯娘的妇人,说自来熟是好听的说法,不如说不要脸更贴切一些。

只见她一进屋打了个招呼便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四处查看,边看边小声絮叨两句,接着居然要往卧室里去。

安墨呆不住了,她最讨厌人家不打招呼翻她东西了,赶在夫人行动之前,安墨一溜烟跑回卧室,接着‘嘭’的一声把房门关上。

妇人维持住要推门的样子,不自在的放下手,而后冲李铖道:“这是你那媳妇,不是我说啊,诚子,虽然这媳妇长得俊,可也太不懂事了。”

‘嘭’,门打开了,只见安墨出来,牵着乐乐和壮壮重新又回到房间里,这回关门声比上次还大。

伯娘一点没有在背后说人家坏话被抓住的尴尬,反而气呼呼指着卧房门道:“你看看,诚子,你这媳妇哪有将我这伯娘放在眼里。”

李铖无奈一笑:“伯娘,这也不怪安墨,主要是我媳妇嫁过来这么久也没见您上过门,不认识您,害羞呢!”

伯娘脸色僵了僵,一下子又恢复如常:“这不是,也不见你传个话,我们都不知道你儿的这消息呢!”

“娘娘。”乐乐揪着安墨的衣襟,指着门外小声问:“婆婆。”

“不是婆婆。”安墨纠正:“是坏人!”居然想进卧室翻她东西。以前安爸安妈进她卧房还要先敲门的。

壮壮手里仍拿着两张卡片在摆弄,跟着学嘴:“坏人。”

他们的声音不大,隔着门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声音。可李铖却听得清清楚楚,只是无奈,他越发觉得这小媳妇的性子和小孩一般,稚气得很,看来还是得养上些时日。

伯娘没听真切,可只听到人声不高兴了:“你看,你媳妇肯定在屋里编排我呢。”

伯娘的嗓门不小,安墨听到了,她立刻在房里喊话:“伯娘,我不在人背后随意说坏话的,我在哄孩子睡呢!”

“......”李铖露齿一笑,对夫人极为真诚道:“您看,她在哄孩子睡呢!”

伯娘:“......”

直到这场谈话不欢而散,安墨才出房门,乐乐和壮壮到真的被哄睡了。

“那真的是你伯娘吗?”见李铖点头,安墨又问:“那她是来做什么的?”

李铖道:“伯娘来是想向咱们借些银子。”

伯娘的话并非这么温和,她原话是‘与其花钱买山这样浪费银钱,不如把钱借给我们,你几个弟弟,你大哥憨子要生孩子了,你弟弟小五要娶媳妇了呢’,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有让安墨把那些能挣钱的编织法子、糕点方子都给她,并且不要再告诉外人了。

伯娘姓张,生有二子四女,头一个是儿子,最小的一个也是儿子,四个女儿早嫁了人,现在忙着大儿子媳妇生三胎,小儿子娶妻的事。

安墨不解:“她不是伯娘吗?为什么要像你借银子啊?而且她怎么觉得你有多余的银子呢?”

李铖无奈,当初趁着他当兵把他名下的田地‘买’去这事都做得出,找他‘借’银子又算得了什么事呢?

“她听说我买山的事了。”加上安墨这些时日的名气、人缘,伯娘怕早知道他回来了。

“你才买下她知道了。”安墨举得这事匪夷所思:“她居然才知道你回来。”

见李铖满脸无奈,安墨悟了。

每一个*丝雄起来的时候,他的极品亲戚,总会找上门来。

于是安墨友善的拍拍李铖的肩膀:“谁家没有两个糟心的亲戚呢?”她家前世也有两个,是位伯伯,那伯伯人品到不坏,是喜欢看病。

每年都要去医院看几回,还应要住店,并且要去大城市大医院住,还叫安爸兄弟去医院照顾他,不然寻死觅活的说自己没多少年了,闹腾得很。

纯属没事找事型。

当然比不上这位伯娘一门心思扣侄子的东西,可安墨也明白这种烦恼。

这么一想,安墨便觉得自己之前不地道了,这事李铖实在不好解决,她好歹住在人家家里,怎么能一味的躲避麻烦呢?!

于是安墨自告奋勇道:“那你待在家里,我去找村长说。”她最近和王大娘关系可好了。

李铖也不阻拦,随她去了。反正他对这所谓的伯娘没什么记忆,也无所谓亲情不亲情的,若对方真过分了,他自有法子解决,可安墨主动,他也不拒绝。

恰好,留在屋里,李铖便决定把院子修一修。

安墨兴冲冲的往村长家去,还把半路上碰到的正在玩的翠妞也一起拉去了。

可她还是晚了一步,她到的时候,那位伯娘正拉着王大娘哭诉呢!

“我当初不是看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田地不种荒废了,他那样埋怨上我和他大伯了,我不还好心买下给了他些银钱呢?!”王大娘说起这话有点也没不好意思:“可您看看,诚子现在有出息了,都有银钱买山,都不愿意帮帮他兄弟。”

安墨在外听得目瞪口呆,她诧异的不是张伯娘能如此颠倒黑白,而是:才买个山算出息了?!

要知道,李铖那说是买,其实只是拥有了暂时的使用权,还只是十年,这应该叫租才对。

不过花费了两大块银子并一些碎银,区区五十两而已,李二姐编东西卖几天都能卖出约一贯钱来。

这是出息了,那以后买田地建立新房,算什么,出人头地吗?!

安墨眼珠一转,拉着翠妞,大声道:“翠妞啊,我以前教你的手链编织法子你以后可不能再做了。”

屋里,伯娘的哭声戛然而止。(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