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种田之安墨 > 第四十一章 王记全文阅读

王记布艺店里,不止安墨,吴氏被孙氏喊出来的价,吓了一跳。

“您也知道,那都是西域来的货,不说这路上的税钱,人力物力方面咱们花费了不少功夫。”孙氏絮絮叨叨解释着:“我当家的弄到的其实也不多呢!”

吴氏面上有些忐忑,虽她家里这两年看着好了,但紧接着要娶媳妇,娶了媳妇之候肯定还得扩建房屋,不然家里哪住得下,这一样一样都得花钱,钱是不经花的。

她还想着多给女儿准备些嫁妆,她当初是因为没什么嫁妆,在婆家不受待见,连累的儿子女儿也不受婆婆重视,分家才吃了那么大个亏。

不过还是下次买吧,吴氏想着,要真的太贵,这事,也只能缓一缓。

比吴氏更紧张的是三丫,这事起因算是因她而起,若不是她想着肚兜那是,安墨也不会出主意,若不是她对绸缎心动,吴氏也不会被她窜说着过来。

而且这是首次吴氏想交代她办一件‘大事’,若是这件‘大事’在还没办开始夭折了,那得多难过。

反倒是安墨站在那里,面带微笑,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意思。

孙氏看了看三人的面色,心理有数了,她话锋一转又道:“要不这样,你们要是觉得贵,等我们先养着,到时候培的蚕种多了,你们再来买。”

这也是老王的意思,蚕种只第一批值钱,第二批第三批,大家都培养起来了,除非实在不会养出了大事,一般人自己都能培养出大把来。

这话一出来,吴氏倒是慢慢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孙氏讲的颇有道理。

见吴氏和三丫一脸‘其实这注意也不错’的神情,安墨赶忙问孙氏道:“具体是多少钱?”

“呃。”孙氏小声道:“我们当家说了,二十两,这是最低价了。”老王嘱咐她了,必须得咬死不松口,一点不能让步,不然亏了。

二十两!!吴氏倒吸一口冷气,她全部积存的银钱也没这么多。

二十两??“呵!”安墨冷笑两声:“这匀出来的一半蚕种比两匹上好的蚕丝还贵,是不知道这些蚕种要养上多久才能织上一匹绸缎了。”

孙氏面上颇不好意思,实际上她也被这个价钱下到了,奈何她当家的定死了这个数。并且他们弄到这蚕种的时候,确实是花费了些钱的。

安墨想了想,又问孙氏:“那你们这一半有多少蚕哪!”

孙氏道:“有一百二十余条。”一百二十条用来吐丝自然是不行,全部往死里吐也织不成一块布,不过用来育种,倒是够了。

等第一轮过后,这些蚕的数量能翻数倍,当然,前提是你照顾的好了。

“哦!”安墨眼珠一转,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那什么,一百二十条蚕有多少,能吐出多少丝,她一点概念也无呀!

和安墨一样茫然还有三丫,三丫觉得,一百二条不少了,当时她养蚕宝宝玩的时候,才养了三条呢?若是一百多条还不够的话,那她到时候要养多少啊??

这时,吴氏凑过来对安墨道:“安墨,不如咱们缓一缓,买第二批吧!”

安墨想了想,觉得也好,她虽然对银子没什么概念,但也知道二十两是个不小的数目了。而按照蚕与丝的比例来算,这种投入也太大了些,都不叫不合算,简直是亏。

最后,也考虑到吴氏和三丫的接受能力,估计哪怕这回安墨买下这批蚕,她们也不敢接了。

因此安墨决定,先看看情况,她对孙氏道:“咱们过去和掌柜谈,可以吗?”

“可以的,可以的。”孙氏赶忙点头,而后引着安墨过去。

比起孙氏和善但有些没主见的性子,王老板显然精明一些,他一见安墨等人过去,都不用孙氏开口解释,道:“两位夫人,是想买蚕的。”

没错,安墨梳的是妇人的发髻,因为比起头发披着,她更愿意全部扎着,不然她会觉得头重o(╯□╰)o。

而且,这时代,普遍少女发髻是各种织辫子,普遍妇人发髻是各种盘发,相比各种奇葩的辫子,安墨觉得盘发更能接受些。

此时,安墨头上带着先前李铖给雕刻的那只梅花簪,再没有其他装饰品,清爽的很。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安墨再稚嫩,衣服营养不良发育不完全的模样,也没人将她还认成闺女,这发型,一看都知道这位是嫁了人的。

好在,最近安墨也没那么敏感了,听见‘夫人’二字,只嘴角抽搐两下,便也接受了。

安墨摇头:“你的蚕太贵了,我是想问.......”顿了顿,接着道:“我想问,你们这里收布匹么?”

“.........”王老板明显先是一愣,而后很快反应过来,道:“收的。”

“若是自己织的布匹,我们倒是也收,只是...”老王看了安墨几眼:“只是,毕竟咱们也要做生意,因此我们多是以平价收购。”

和日后相反的是,这时候的手工业相当廉价,哪怕这布看着贵了,可实际上消耗的人的精力无数,也不过这么几两银子罢了,这还不包括本钱在内。

这时代的有织布机,布匹都是女子用织布机一点点织出来的。而布店卖布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老板自己买了人回来专门织布,这有些工厂的意思了,一种是派人定期去那些会织布的各户人家家里收那些人自己织的布。

当然,还有第三类,第三类便是如安墨询问的这种,主动过来问送货上门的。这些属于非长期型,大多数是偶尔过不下去了,才织一次布换钱。

当然,因手工艺的廉价,除非是织得极为精致的布匹,一般的布匹都卖不到什么高价。因此,也有许多人家若是织了布,通常都是自家用或者直接拿去换东西,当然大一点的城镇地区,也会有人拿到大户人家家里去卖。

当然,这些都是安墨听王老板叙说当中得出的结论。她听了王老板的话,也没怎么再纠缠,她虽然不知道‘平价’是个什么价位,不过听这两个字,想来应该是和其他商家给出的差不多的,至少‘平价’听着比‘低价’好。

“原是我儿子儿媳去收的,不过他们现在去外地了。”王老板道:“现在都是我媳妇在收,每个月收一次,你们要是嫌上街麻烦,咱们约个时间,到时候叫我媳妇过去拿货也成。”

闻言,安墨谨慎的询问道:“那上门取的和送过来的,两个价钱一样么。”

王老板一笑:“除非是太远,得出不少路费,一般都是一个价的。”顿了顿,他又接着道:“不过,若是手艺不同,材质不同,价钱还是不一样的。”

“哦。”安墨点头,这个她倒是明白,大概了解后,她不再询问,而是扭头看了看吴氏,眼神示意:您还有什么要问的?趁机赶紧问啊!

吴氏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局促,她拉着三丫,连连摆手:“不..不用问了。”

三丫也紧紧挨着吴氏,一副怕生的模样。

安墨:“.......”刚才在油铺砍价舌战群雄的吴婶到哪里去了!!

之后,安墨也不问蚕的事了,和吴氏三丫一起,把东西拿了,准备走。这里顺提,吴氏最后买的还是自己选中的那块红的泛黑的布,舍弃了三丫喜欢的那块。

王氏夫妇特别会做人,见她们东西多,还舍不得花钱雇人,孙氏便主动过来帮忙提了东西,还一路将她们送到之前吴氏停牛车的地方。

那地方离孙氏家的店足足横跨了一整条街呢!!

一路上吴氏一直夸赞孙氏夫妇:会做人,人好,厚道等等等。

肯定是因为有生意做,安墨再一旁默默腹诽。

走到街头,那一串摆摊的地方,把东西放上板车后,孙氏既不鄙视她们寒酸的牛车装备,也不嫌弃大黄牛光天化日之下随地大小便的不文雅之举动,她拉着吴氏的手一个劲道:“你有空常来啊!”

到了这边,可能是有自家牛壮胆,吴氏自然多了,也拉着孙氏客套:“谢谢你这一路了,要不随我去家里吃饭去。”

安墨:“......”吴氏这话说得相当真诚,看着一点也不像客套话。

孙氏“呵呵呵呵”的笑了一会,道:“我不去了。”接着她拉过吴婶,小声道:“你再等等,等我家老王那边养出新一批蚕了,我告诉你,到时候我叫他给你便宜些!”

走了这一路,孙氏总算弄明白,不是安墨一人要买蚕,是三丫和安墨一起都要买。大客户啊,必须得留意着。

“那感情好。”吴氏也“呵呵呵呵呵”的直笑,而后按一下三丫额头,对孙氏道:“是这小丫头,竟是想一出是一出,要不是她想养蚕,我哪里会想到做这个。”(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