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种田之安墨 > 第四十七章 过度全文阅读

自从吴婶赞安墨对壮壮和乐乐好后,安墨开始觉得自己做的不够,认为得真心实意想为壮壮和乐乐做些打算(主要是因为猫冬太闲),她打算正式开始给他们启蒙。

启蒙教育的方法参照安老秀才给原身启蒙,当然参照仅仅是读书的顺序,讲解方式神马的并不雷同。

第一次教育孩子,安墨还特意在商城买了各种教科书,《育儿宝典》《科学育儿知识》《智力开发大全》诸如此类。

忙得兴致勃勃的安墨,直到三天后,才恍然发现,李铖上山好几天了也没下来。

让安墨发现这么重要的事情是,院子里水缸没水了......o(╯□╰)o

怪不得通常长辈们总会说,家里总要有个男人,不然不方便。在现代要有修灯泡修马桶修水龙头的,在古代要有打水砍柴种田的,平时不要用不觉得,需要人的时候才想念。o__o“…

好在因为炕的事,吴婶过来了。

她估摸着之前给安墨的那点炭,只能用几天,该不够用了。

事实上除了第一天添进去的炭,到后来没有暖气,安墨都没再往里添一块。她在商城里买了一块垫着的毯子,一种能自动发热的材质,有些类似暖宝宝的原理,只是这一种毯子发热的时间更长,大概能用三到五个月。

唯一不好的是,由于是自动发热,没有开关,因此它是一天到晚都是烫的,为此安墨在床上又加了一层薄薄的垫被。

现在整个床睡得舒服极了,都能和席梦思媲美。

“哎哟!”吴婶进院子发现没人,熟门熟路的进了安墨的房间,一进来吓了一跳:“安墨,你怎么把这宝贝这么大喇喇的拿出来挂帐顶上呢?”

安墨顺着吴婶指着的方向看去,心里咯噔一下,她又没来得及收拾,偏偏吴婶这般熟络的不敲门进来的行为(其实敲了,只是敲门的瞬间便进来跟没敲是一个效果),安墨委婉说过也不起作用,后来都不好再了说。

只听吴婶指着那颗灯泡道:“这么大的夜明珠,你也不怕别人顺走。”她以不符合爽朗嗓门的悄悄姿态凑近安墨说:“听说诚子不当兵了,打算做木匠,算他之前攒的好东西多,你也要悠着点,不能这么费东西。”

安墨在舒一口气的同时,脑仁又疼了。

挂在帐子顶上的并不是夜明珠,而是一款造型近乎圆润的挂灯,这灯能插电电池两用。

这还是安墨决心给乐乐和壮壮启蒙买的,因为这时候没有玻璃,所以房间里特别昏暗,加上安墨为了不漏风,用布把窗户封的死死的。

整个院子才几间房,也没法弄出个书房来,好在炕够长够大,安墨是南方人,她按照电视里看的,弄了个小桌子放炕上作为孩子的书桌。

因为光线很暗,她才买了个灯挂在顶上,别说还很好用,灯光柔和,不刺眼,但长时间使用,习惯这种亮度后,等吴婶进来提起,她才想起灯这玩意是不该出现的。

安墨迟疑了一会,才道:“这...不是李铖的。”

吴婶的劝说戛然而止,而后用一种明显的带有怀疑色彩的神情问道:“真的?!”

安墨坚定点头,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圆,安墨已经体会过这一点了,吴婶虽然是一个善良大方热心的妇人,奈何有一点不好,碎嘴。

只要推给了李铖,算安墨发誓把这‘夜明珠’收好,吴婶必定还是会把事又和李铖说起,到时候她要如何向李铖解释呢?!

所以安墨坚定道:“我爹留下的。”安秀才都去了,吴婶总没法找人说道了吧!

吴婶顿了顿才道:“那也不能这么拿出来挂着啊。”

安墨的表情带着一股子庄严肃穆的味道:“这房子里没光,外边天气又冷,只能这么着,我打算冬天给壮壮和乐乐启蒙,明年开春能送他们去上学了。”

“点油灯不是了。”

“油灯太暗,怕坏眼睛。”

“.....也太糟蹋东西了。”吴婶嘀嘀咕咕,内心里还是打算同诚子说道说道。

虽说是为孩子,可也太过了,何况这年头怕贼惦记着,这么好的东西万一被别人看见了起了祸心,可不得了。

吴婶是李家村了少数知道李铖不像表面那般落魄,她知道李铖攒了些东西,只是不知道具体有什么。

当年李铖当兵几年第一次回来,村里祠堂都没他父母的牌位,是吴婶李力夫妇到处拉着村里几个长辈,才把他父母的牌位接回祠堂。

李铖当年行事不如现在这般低调,直接给了李力几颗金瓜子,把这对老实夫妇吓坏了。

所以后来吴婶总想给李铖找个条件好的姑娘,奈何她明示暗示,人家姑娘以及姑娘的父母都不信李铖是匹黑马。

不过现在好了,吴婶之前还以为安墨家虽然出了个秀才,但也是村西头那个穷秀才一般,没什么家底,不然怎么会把女儿嫁给诚子呢。

原来这也是位有家底的,嫁妆丰厚啊。

安墨见吴氏眼珠一转,知道她的心思了。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过度参与人家的家务事,也许真的是出于好心,但确实略让人反感,而安墨还不能说什么。

因为真正和吴婶熟的是李铖并不是她,她这么操心这么关心的人同样是李铖,终归到底,吴婶是怕安墨败坏了李铖的家底。

安墨不能同她分辨,这是她自己的东西拥有处置权,你没权利管之类的。

这一点同样是在现代时,小一辈和老一辈相处很大的一个矛盾点。安墨妈妈最大的姐姐和安墨年龄相差能能为祖孙,那位大姨还曾不高兴的说她:“你表哥以前大学了,日记我照样看,你整天*来*去的。”

年幼无知时,安墨还会同他们一一分辨,后来她发现人们一旦对于某种观念认定时,即使你能摆出一条条理论说得他们哑口无言,他该坚持什么还是坚持什么。

所以后来碰到观念不同的尤其是长辈后,安墨通常都保持表面听话心里不赞同的态度。

这次一样,安墨也不再跟吴氏分辨,让她少和李铖告状之类的,她只想着倒是李铖问起来再说,反正李铖相对好沟通。

吴婶出门不放心的在院子里看了一圈,又问:“你和诚子备的柴才这么点?!诚子呢?我得说说他!!”

是和他说说我吧!安墨一边吐槽一边道:“上山好几天了。”

“这么冷的天还上山?”吴婶疑惑道:“不是说以后做木活,不打猎了么?”

“说是山上的棚子要加盖一层。”安墨被风吹的打了哆嗦:“不然怕那几头小鹿小羊过不了冬天。”

“这倒是。”想到这里,吴婶又忍不住了:“所以说,你之前买的那车,何必呢?你看也没用上几次,当时还不如没头牛,还能耕地,那驴子有什么用,你又没磨,又不做豆腐。”

“我打算明年买磨做豆腐呢?!”安墨被吴婶这么一提醒,突然想起自己之前一心养羊,偏偏羊又不像奶牛,奶量没那么多。

其实豆浆营养也挺丰富的,而且豆制品东西花样也多。

吴婶被堵住话心里又记了一笔打算跟李铖说的事,她打量一番:“你这水缸里快没水了。”

安墨挺淡定的‘嗯’了一声:“等李铖下山叫他去打。”

吴婶不赞同的看了安墨一眼,她家里三丫都能挑一担水:“那怎么行,你们娘三个总要煮东西吃吧,先从我井里挑些水过来吧!”

“不好吧!”安墨秋天时,看他们家田地里用水都直接去河边打水,不舍得在井里挑。

“没事,反正我那井水量少,过几天下雪估计得冻住了,趁现在还有水,多打一些是一些。”吴婶摆手。

安墨:....o__o“…

等吴婶叫自己家里两个小子挑水把安墨家里的水缸灌满后,又嘱咐她:“等诚子下山后,你叫他多弄些缸啊桶啊的,冬天一下雪,井都会冻住,到时候村里那口塘都不能用了,只能去那边那条河里打水。而且几个村共用一条河,到时候打水都得排队,你们多存些水以防万一。”

安墨被吴婶的描述吓了一跳,这边冬天是有多冷啊!

“还有,你们家没地窖。”吴婶补充道:“我家里地窖挖的大,还有余地,你们要是信我,把粮食存我那里。如果大雪封山,可没地方买吃食了。”

安墨震惊的看着吴婶:“还会封山?!”

“指不定呢?!”吴婶摇头:“以前封过一两回,今年冬天来得这么突然,估计会。”

“你之前和三妹去镇上买了不少粮食吧,都赶着车回来的。不过你才嫁过来不知道这边情况,诚子也是才回村,你们又没田地,得多备些粮食才好,趁着现在才入冬,还出的去多换些吃食回来,免得冬天熬不过去。”

“还有啊,你上给我的秧子还没长起来呢!如果下大雪,不知道地里的粮食会不会都被冻死,明年也不知道会不会减税。壮壮和乐乐要是念了书,将来能和你父亲一般考个秀才好了,能好些税呢?!要不是我那两个小子年纪大了,我也想送他们去上学,偏偏好不容易现在日子好了有些余钱,他们年纪到了学堂都不收。”

话题越扯越远,安墨回过神来只下意识的回话:“秀才还不能免税,举人才行。”

“哎哟,什么秀才举人的我不知道,不过读书都是有大出息的人。”吴婶接着碎碎念。

安墨心思已经飘远了,事实上她上次没买什么吃食,作为一个穿越者她并没有没有屯粮的习惯,在现代便利店到处都是,有什么需要下楼能买,何况还有络,更是方便。她没料到这里冬天的形势会这么严峻。(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