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种田之安墨 > 第六十二章 秧苗全文阅读

镇上的粮价比之去年已经翻了好几次,庆幸的是之前李铖待会来的东西,在邓氏来了后每日翻着花样,要么吃面要么是大豆陪着米,这般搭配着煮,以至于家里添了好些人后,居然还未吃完,还有一些余粮。

虽不多,但秋收后,安墨那半亩李家姐妹帮着开垦栽种的地收成惊人,吴陈夫妇邓氏母女一块收了地,把谷物一称竟有千余斤。

这个数字惊人,要知道北地并不适合种水稻,即便正常情况下,老农侍弄的田地一亩地顶了天也不过三四百斤,何况去年还下了那样大的雪。

听说村里其他人家,最好也才收上几百斤的粮食,大多都被冻坏了,听着不少,可李家村人口少,土地多,家里地少的如吴婶一家也有十几亩地。

几百斤的粮食还要交税,家里要吃,土地人家靠着地过活不是说说的。

秋收的时候,好多人都是边哭边收谷物,好不容易赶上好年头过了几年好日子,只这么一场大雪,底子好的人家若是来年风调雨顺一两年也熬过来了,底子不好的直接跨了。

邓氏陈氏等人看着村里那些愁云惨淡的人家没有同情,唯有后怕,他们晒谷打谷都是在院里偷偷的来,弄出一茬米立刻用袋子装好藏到地窖里去。

好在安墨家里够偏僻,院子也大,有个房子的院子,还有安墨新房屋顶有两块平顶可以晒。

出去选出的作为种苗的稻谷,其余全都打成大米邓氏才松一口气,然后邓氏问安墨要不要养些鸡鸭或者猪,那些糠也能处理不浪费。

也不知道是卖身契握在手里还是什么缘故,自邓氏这四人到安墨家后,一直表现的妥帖忠诚,莫说背地里搞鬼,是偷奸耍滑也没有过。

时间久了安墨到也和他们相处的和谐了些,至少没有再看人家觉得占了自己空间好碍事了。

也因此,对这些事并不那么上心也不那么在乎的安墨,对于他们谨慎小心的做法,不予置评,随他们去了。

唯有养鸡鸭养猪这事,安墨一口拒绝了。院子看着不小,但要是养了鸡鸭后,安墨可以想向院里会弥漫一股什么气味了。

要不是驴子要拉车,羊要留着产奶,鹿又是安墨概念中的保护动物,且是养在隔壁,安墨都想把它们放生了,更不提那几条全部长大褪去幼时萌太的田园犬了。

作为一个正在自主创作中的漫画家,她需要安静需要清新的空气。

当然,关于安墨其实不吃住猪肉更牛肉和海鲜这一点也占了很大的因素。

李铖这一次回来的时候同样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并且比先前预料的要晚许多,知道秋收后才回来,足足两个多月。

他带来的东西比上次还要多。

这一次安墨总算跟着出了门,她穿得很低调,一条和其他夫人看着没多大差别的裙子,偏偏只腰那里往上提了几分,显得人高挑不少。

头上只捞了一半长发用簪子簪住,再无其他头饰,简单的很。

李铖跟多长了一双眼睛似的,才和里正说着话,安墨一来,他便看过来了,两人目光对上,李铖似乎冲安墨笑了一下,便继续和里正说话。

安墨打量李铖身后的货物,都是麻布袋装着堆在板车上,或驴或骡子或人力拉着。

等大伙客套完,东西还是先拉到里正那边,由里正主持分配。

安墨看着吴婶拉着李铖到一旁说话,也没多在意,她最近莫说上街连门都没出,家里的事由于请了人做也不需要她,自觉自己最近没什么过失,想来吴婶只是去找李铖想私下多换点粮,应该不是要告她的状。

安墨相差了,吴婶虽说不是告她的状,但和李铖说的事也是和她多少有些相关的。

安墨当初买的秧苗同样给了吴婶,像安墨这般一个冬天没管过的都能有那么多谷,何况吴婶家呢,他们家至少还每隔几日去田地里看看,整理整理。

原本和其他人一样绝望,等雪化了后,吴婶发现那新开的地里稻苗居然好好的没垮已经很高兴了。

哪晓得,一秋收,才是真的吓了一跳。这地里居然比她往年所有地产还要多些,这么一来,等于她今年根本没啥损失。

吴婶把事情和李铖一说:“这苗种是真的好,我和你力叔留了好些做种,现在都弄出苗了,想着分给大伙一块种。”

“但是这般分不好道来路,何况你们家安墨够出挑了,莫要再让人知道才好。”吴婶有些担忧,原先安墨病病歪歪的虽然也清秀,但实则不大符合这地的审美观。

哪晓得不过约一年的功夫,竟张开了呢!之前便有起子妇人眼红安墨的东西背后说些不好听的,现在安墨张开了办事还那么出挑的话,她们恐怕说话会难听了。

李铖听明白了,道:“婶子,待会您和力叔把培好的秧苗整理好给我,我告诉村长说是南方买的。”

“哎,好。”吴婶立刻答应了,喜笑颜开。

这边村里人看着粮食安下了心,至少这个冬天能过了,便慢慢散开。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安墨知道些规矩了,不过动手的人变成了邓氏母女,她们手艺好,做事麻利,整点饭菜不费什么功夫,安墨只在一旁看着。

在一旁看着不是不信任这两人,而是邓氏之前可能苦日子过惯了,做饭做菜总舍不得放东西,比如肉每次只切一小点,饭做得稀,油不舍得放等等。

陈氏夫妇是和她们分开吃的,安墨不知道那边情况,但邓氏母女是和安墨这边一块吃饭,刘氏还好些,说了会听,邓氏是说了后嘴上应了,一做饭菜时便‘忘了’,偏刘氏的手艺比不上她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邓氏的价值观和吴婶的价值观有些像。

比如,她看到壮壮和乐乐的袄子短了,首先想的是,用布料加一截....

安墨觉得,还没苦到那个份上,不必提前体验苦的滋味,尤其壮壮乐乐还上着学呢。

这一回也是,虽安墨已强调过来的人既是李铖的朋友又是帮了村里人办事的,务必要好招待,菜必须要实在,最好是把肥肉都弄了送过去,反正她一贯不吃肥肉。

等安墨去厨房时,邓氏拿着刀在肉上边比划,比划的时候明明是对准中间,刀一切却只划下一小半来,安墨看了一眼,道:“再添些。”

“好咧。”邓氏嘴上应了,拿刀又添些,只面上有些不甘愿:“虽说是咱们老爷的兄弟,可也是大家一起请的客,只怕别人家没这般实在。”

安墨只道:“别人怎么样咱们管不着,只咱们自己得先做好。”

邓氏虽有不舍,但每次安墨看着,她也会照安墨说的做。

安墨到也没因这事生邓氏的气,她知道邓氏这人,可能雪灾之前的日子便不怎么样,节省惯了,来到这里后,把家里的东西看的比安墨严多了。

以前那些借着学手艺过来的妇人再没有讨的好的,只要有人来,邓氏便在一旁虎视眈眈,家里的东西,别说安墨房里的,是灶台上的一碗一勺,她都看得牢牢的。

且邓氏除了惜东西,舍不得以外,并不藏私心,安墨在陈氏和邓氏来了之后便将以前在镇上买的未用的布料给了她们,陈氏倒是给石头做了新衣,邓氏连着刘氏,母女两个还是穿着有补丁的衣服。

偏邓氏母女都是典型的北方妇人,比安墨高大许多,便是安墨想给她们旧衣都行不通。

这边安墨让邓氏做了两大锅荤菜,用大碗装了,又用了个拍黄瓜,这么热的天吃,正好。

酒席过后,李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身后还跟着一名男子,男子看着比李铖小一些,十□□岁的样子。

李铖介绍他:“这是义弟,叫李锦。”

叫李锦的少年很是活络,立刻对着安墨喊:“嫂夫人好,嫂子叫我葫芦成。”

安墨眼角抽搐两下,义弟神马的,葫芦神马的,槽点好多。

“葫芦想在这边落户。”李铖向安墨解释:“先在咱们家住几天。”

李锦笑道:“等过些日子,找到房子了我立刻搬出去。”

安墨只道:“住吧,家里房间多的很。”

吃饭的时候,李铖把住在隔壁的吴老头和陈氏也叫了过来一块吃饭。

谈话间,李铖随口提了吴婶说的事:“那些秧苗有吴婶作保,家家户户都要了一两亩的样子,只是有些人家里水田多一些,怕是还不够,咱们家里有余吗?”

安墨顿了片刻道:“我们家的都变成大米了啊!”接着她又问:“这个要水田中吗?我之前明明只是叫李薇她们随意种的。”难道她买的秧苗直接突破了生物环境的限制?!

李铖:“..........”实则上,他幼年跑去兵营里讨生活,对于农事也不大了解。

水田、旱田,谷物季节,等等李铖也只是今天听了一耳朵而已。

吴老头颤巍巍的开口:“咱们家的秧苗也培育了好些,约有十亩地的苗。”

安墨震惊的看向邓氏,得到一个肯定的眼神。

陈氏接口:“原先我们和邓妹子商量着,等您回来后,咱们多开几亩地,多种些粮食。”

因邓氏等人都是卖身的人,属于贱籍了,没有主权,因此只能李铖这个主人办理开地的手续才行,他们直接性的便忽略了安墨的作用。

李铖倒是笑了:“按吴婶的说法,这苗的产量这般多,到不用再开许多地,把现有的那块地旁边都开好成,开两亩足够咱们吃了。”

之前对于安墨不肯养鸡养鸭养猪多有意见的吴陈夫妇邓氏母女一听,立刻点头,对李铖的话全无意见。

安墨:“............”凸(艹皿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