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都市小说 > 最强复制 > 第286章 1010全文阅读

“还不是那些事。报纸一天一天地印,事情还是一件一件地发生。我们现在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哪里起火往哪里扑。”

“一神秘男子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捐献一千零十万元人民币。”欧阳楚念了出来,笑道:“这个人也真是奇怪,捐多捐少不说,怎么捐个零头?”

“这有什么奇怪的。干我们这一行,已经有了很强的免疫力,碰见什么事都见怪不怪了。”吕队把报纸又拿了回来。

“听方警官说,你们正在给李畅申请见义勇为奖金,批下来了吗?”

“批下来了。这是最快的一次批复,上下都开绿灯。”

“奖了多少钱?应该还免征个人所得税吧。”

“欧阳小姐怎么也关心起钱来了?这点奖金在你们看来简直微不足道。不过,对我们来说,这已是最高限额了,十万。”

“十万?这个数字有点巧合。一千零十万。一千万?十万?”欧阳楚忽然明白了,“这个捐款人是不是李畅?”

吕队突然答非所问地说:“你们是不是送给了李畅一千万?”

“是啊,你怎么知道?”欧阳楚很奇怪。这种事情哥哥也不会往外说吧。

“你看看这个东西。”吕队长递给欧阳楚一个红证书,打开一看,是一个捐款证明,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捐款人李畅。

“李畅把这张支票寄给我了,委托我来办理这些事。”吕队长把证书放进包里,“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安,是不是因为没有当面道谢,心里有歉意?没必要!”吕对挥了一下手,好像做报告一样的动作,“李畅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你也没必要把这事放心上。还是那句老话,回去睡一觉,醒来后就忘记了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好了,我还有事,该走了。”

吕队长其实是知道欧阳楚为什么不安,做了多年刑侦工作的吕队,早就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欧阳楚那点小心眼怎么瞒得过他?

欧阳杰在处理这件事上有点轻率了,吕队想。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欧阳杰根本还没有了解李畅这个人,就用这种俗而又俗的方式把一个强有力的臂助推得远远的。

欧阳楚坐着没动,拿起吕队留下的报纸又翻看了一下。李畅这家伙越发神秘了,一千万啊,不是一个小数目,够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的花费了,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捐了出去。欧阳楚翻来覆去看着这条新闻,从中慢慢地读出了李畅内心中的骄傲,她似乎能看到李畅那副臭臭的表情,仿佛听到了他调侃的话:“一千万哟,好大的一笔钱,给国家做点贡献吧。”欧阳楚甚至能看到李畅从哥哥手里接过支票时,眼里深埋着的那种讽刺的微笑。

欧阳楚想了一会,又有点冒火。哥哥送出这笔巨款也不是坏意啊,看不起我们的钱吗?我们的钱脏了你的手吗?故作神秘的家伙,还不是故弄玄虚?哼,本姑娘非得要把你弄明白不可。

武侠小说?欧阳楚不明白,李畅与武侠小说有什么关系。吕队也真是,说话藏头露尾。是不是做警察的都是这个样子?

欧阳楚马上去书店买了几箱子书,吕队好像提过金庸,欧阳楚把他的一整套都买齐了。还有古龙的。

这边欧阳楚因为打不通李畅的电话而焦急,而李畅却陷入了一场麻烦之中。

李畅离开上海后,直奔此行的下一站辽宁。

全国的玉石有五大产地,分别为兰田玉,产于陕西省兰田县;南阳玉,又称“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酒泉玉,产于甘肃祁连山脉;铀岩玉,产于辽宁釉岩,又称铀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其中,辽宁的瓦沟矿铀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国内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李畅此行就是辽宁瓦沟矿。

辽宁的铀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铀玉的产地很广泛。铀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5度至5度。

瓦沟矿在辽宁的鞍山南面,李畅整整开了两天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欧阳楚第一个电话打来的时候,李畅正在路上,没有信号,所以无法接通。

到了目的地已是夜里十一点了,李畅找了个地方住下来,然后出去找吃的。可能是因为往来商人太多的缘故,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夜晚并不像其它东北的乡村那样寂静。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李畅发现自己并不是仅有的晚来客,

来这里的玉石商人非常多,不过这些人多是‘老人’了。对矿山非常熟,并且在这里都有固定的联络人和固定的供货渠道。也有一些到鞍山办事出差的,闻得瓦沟和岫玉的大名,也想到产地淘换点便宜的玉石回去。

餐厅里已经有好几桌人在吃饭,每桌人都有两个以上,隔壁一桌有五六个人,要了白酒,吆五喝六的非常热闹,像李畅这样单身一人前来的非常少见。

到这里采购货物,身上总是带了不少钱财,一个人不大安全,一般都是结伴而行。李畅的单身一人就显得有点突出。

隔壁的一桌已经喝了两瓶高度的刘伶醉,说话也越来越高门大嗓。

听话里的意思,那个胖子好像在炫耀他一次赌石的经历,那是在中缅边境。缅甸是世界最大的翡翠产地,而赌石是一件极为风行而神秘的交易行为。考的是眼力,赌的其实是运气。

很多老坑种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由于氧化作用,皮壳已成褐红、褐黑或其他各种杂色,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