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农门丑女:养个夫君好种田 > 第116章 会是个灾年全文阅读

谢宁倒也没有阻止萧煜,唐氏也只是看了一眼。

小包子将推荐信放下,便带着小六丫出门去。

唐氏在做衣裳,谢宁在廊下洗衣裳,萧煜去柴房里劈柴。

唐氏忽然说道:“五丫,这几日忙忙碌碌的,我也没有同你说,今个儿胡氏来了一趟,就是来跟我诉苦的,山头存着的水库转眼全没了,村里冲垮的房子虽然盖了茅屋暂时应付着,可是今年的春耕可就麻烦了。”

“现在你手里两头牛给村里人用,可是没有水放入田中,经过一个冬季,水田全是干旱的,有牛也耕不了地。”

唐氏叹气。

谢宁有些意外,她先前知道村里出了个大事,却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她对种田是不太清楚,但没有了水库里的水,他们的确很麻烦,这如何是好?

“你金叔带着村里人将水渠全部修好了,水库也都加高了堤坝,还决定派村里人轮流着守水库,责任要到个人,不能再发生这种事,可是这才开年啊,若是不能耕种,今年的收成就没了,村里人为着此事愁了好几日。”

谢宁朝山头看去一眼,问道:“除了水库的水,那能不能将河里的水放到田地里呢?”

唐氏一听直摆手,“河水在下游,要怎么放水?水库那边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将水储满,因为里头有山泉水,又加上这一年下的雨和雪,积了一年才用到底下的农田,现在却是不成了。”

也对啊,不像后世有抽水机,将河里的水抽到田地里就成了,也不至于田地直接干在那儿,可是这个时代科技不发达,种田全凭天意,还知道弄个水库储水已经算是思想先进了。

谢宁朝天色看了看,瞧着这天色似乎会下雨,于是她灵机一动,说道:“若是不耕田,想必也储不了水,要不先将田给耕好,指不定下几场雨,田里就能储水了。”

唐氏也看向天色,倒也是个法子,呆会她告诉胡氏去,叫村里的人先将水田弄弄,装点儿天水也好。

只是就算装了天水也不是一直能储备着的,到时禾苗长起来,出了大太阳,田地里的水又干了,没有水库的水救济,种下去的禾苗也养不到收成之时,左右都是问题。

两人聊着这事儿不知不觉聊开了,也给谢宁科普了不少种田的知识。

而村里头的两个小家伙,身上有一小袋糖粒子,在小孩当中可富有了。

两孩子先是去了金大郎的家中,金家有个小儿子叫金海,却是比小包子大了两岁,今年个已经九岁了,自从父亲做了村长后,又跟着谢宁做生意,家里的生活好了不少。

平素吃糖和瓜子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在孩子眼中,糖是越多越好。

于是小包子给了他五颗糖,条件是跟着他们一起去村里找玩伴,这还是小包子和六丫第一次在村里找玩伴,金海立即同意了,想将他平素一起玩的玩伴叫到一起玩。

于是几个孩子一起蹲在村头的老树下,分享着糖果,六丫一脸开心的说道:“我五姐说了,等奶奶做好了新衣,我们就可以穿着新衣去城里的贤和书院上学,你们要不要也一起去上学?”

村里的孩子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上学,于是都好奇起来,“上学学些什么?”

小包子想了想说道:“我想开始一定是学千字文和百家姓,先学会识字,再学文章,接着自己做文章。”

“文章是什么?”

村里的孩子一脸的好奇,倒是把小包子问住了,小包子便随口背诵起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金海惊讶的看着小包子,等他念完,问道:“这是什么,我们听不懂。”

小包子解释道:“周南关睢,这是《诗经》的一部分,经义之说,不懂的要看注解,我记得不少注解,要是你们也去读书,我到时将注解默记下来,不过我右手不能写了,我得练左手字,我大概要个把月才能练出来,到时就可以给你们写了。”

几个孩子都一脸祟拜的看着小包子,才知道小包子这么厉害呢。

金海似下定了决心,“我要跟我爹说去,我要读书。”

于是其他的小伙伴也纷纷开口:“我也要回去说说,我想读书。”

小包子拍了拍几人的肩,说道:“五姐说了,读书识字不注重功名,注重的是个人的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所以你们都来读书吧,读书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转眼间,几个小伙伴都结成了好兄弟。

等傍晚时分,各自的长辈催着回去吃饭了,他们才在村口的老树下分手,不过这一夜,不少村里人的家中总能听到孩子的哭声,父亲的怒声,母亲的劝导声。

但小包子的话却是在村里的伙伴们心中萌了芽。

金大郎忙活一日回来,就看到儿子闹着要读书,又得知五丫头家中的两孩子都能进学院,于是也动了心,人家五丫头不仅送男丁入学堂,连六丫这个女娃也一同送了去,当真是个好人。

金大郎看着一旁焦急着一定要去读书的儿子,只好答应了,“读书烧钱呢,我做的这一点儿木匠活也赚的不多,买书本也要钱,束脩也是钱,你们这些孩子啊,想一出是一出,我答应你了,你可会好好读书?”

“爹,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小包子说了,就算将来不能考个功名回来,那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我要读书。”

金大郎看着一头热血的儿子,敲了敲他的脑袋,金红霞和金红美端着菜碗过来,接了弟弟的话,“读书不为功名那是为什么?弟弟,你若真读书,可得考个功名回来。”

金海听了姐姐的话,他犹豫了一下,“好,那我就考个功名回来。”

于是金家这桩大事也就这么的决定下来。

只是其他几家可就难说了。

谢宁将两孩子叫回来吃饭,看到两孩子带出去的糖都发完了,忍不住想笑,问道:“交到了几个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