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农门丑女:养个夫君好种田 > 第164章 谢宁喜当娘全文阅读

谢宁在万府住上一夜,这一夜却是没有合眼,守着这捡来的孩子一夜,终于在早上退了烧,万书岚又让她给孩子喂下汤药,看到孩子难以吞咽,她便给孩子的嘴里塞入一颗糖粒子。

喂完药,谢宁守在床边,万府的下人炖了鸡汤送过来,谢宁又给孩子喂下。

六丫坐在一旁书桌前练字,也不出门,就陪在谢宁的身边。

孩子脸上的伤昨个儿痛了一夜,也没怎么睡好。

孩子虽然退了烧,可是外头的雨越下越大,这会儿回去也不是个事儿,看来她得努力赚钱买辆马车才行了,牛车毕竟太过简陋,连个顶都没有,风吹日晒,也是难受,孩子上学也是艰辛。

于是这一照顾,就照顾了五日,萧煜破天荒的也没有来城里接她,谢宁都要担心家里出了什么事将萧煜给缠住了,不然按着他平素的性子,必定着急坏了。

而阳县却是全城戒严,听说有燕国头号犯人跑来阳县,还惊动了禁卫军与刑部的人,连着阳县的知县这几日都诚惶诚恐的。

谢宁救回来的孩子终于醒来了,看到谢宁时,她有些茫然,但这几个日夜她在梦中感受到温暖与一双慈爱的手抚摸着,这会儿被谢宁一摸额发,孩子就反应过了。

她抓住谢宁的手,忽然喊道:“娘。”

旁边的万书岚刚给孩子把完脉,听到这一声叫,他噗嗤一声笑,“又当娘了。”

谢宁也汗颜,她摆手,“我不是你娘,等等,你还记得以前的事么?”

孩子摇头。

万书岚见状,说道:“多半是那夜的烧,也不知道有没有将孩子给烧傻?等过两日好些了,试试她的智商。”

谢宁白了万书岚来一眼,都会叫娘,智商绝没问题。

孩子仍旧抱着她的手不放,似乎显得很害怕,她忽然打了个惊颤,下意识的开口求饶,“别打小豆芽,我会听话,我一定听话。”

谢宁和万书岚听到这话,都忍不住朝孩子看来,谢宁已经将孩子抱在了怀里。

万书岚面露同情,“等孩子身体养好,咱们再治疗好她的伤疤。”

谢宁点头。

现在自是不敢治伤疤的,瞧这孩子吓得不轻。

谢宁的手一直被孩子抓在怀里,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孩子终于睡着了,谢宁才将手抽出来。

出得院子,已经停雨,他们要不要回家去,孩子得静养,村里最是合适。

万书岚也是朝外头看了一眼,说道:“萧公子倒是不来接你了?”

谢宁也正纳闷,心里总是挂着家里出什么事儿。

“我叫管家派人送你们回去。”

万书岚朝她看来一眼,这双桃花眼明明如此风流,了解他性子的谢宁却看到了他的担忧。

“好,多谢少东家。”

万书岚摆手。

谢宁带着孩子坐上马车,她抱着小豆芽,六丫拿着医书,见小豆芽还没有醒,她忍不住问道:“五姐,小豆芽以后会好起来么?”

似乎这一次的经历也令六丫下定了决心她要学医,将来给人看病救人。

谢宁点头,“人受了太多的苦,得好好养养,我就担心奶奶辛苦,我以后也要少出门,在家带宝姐儿和小豆芽。”

为了不使小豆芽吹风,谢宁背对着坐在了风口,怀里抱着孩子,却用褥子包裹好。

瞧着这孩子的模样,大概是五六岁的年纪,瞧着怀中孩子的脸,倒是挺好看的,算是能与万书岚这样的人物相比了,将来长大了,长开了,可就是个大美人,但孩子的这一身旧伤疤得治好,不然就是缺憾。

想着孩子受虐,谢宁又在心里骂了几声,真下得了手,想起乱葬岗的那一幕,更是令人惊心,尤其她还是在太平盛世穿越过来的人,深刻的体会到这个世上人命如草芥一般生活。

马车到了玉兰村,村里人都朝马车看来,这是谁家的亲戚呢,难得见到马车。

见马车直接去山脚了,村里人就知道了,必定是五丫头了。

谢宁抱着孩子下车,六丫抱着医书,从车夫手里接过药。

谢宁给了车夫一两银子的赏钱,对方很高兴,还说下次有事尽管叫他,想必管家也会答应的。

送走车夫,院门此时也推开了,萧煜站在门口朝她看来,谢宁见他在家,忍不住说道:“你不去接我,我们坐的是万府的马车回来的。”

萧煜却是脸色微暗,似乎心事沉沉。

谢宁只想着怀里的孩子去了,没有看到萧煜的变化,也就赶紧进入院里,免得孩子吹风,本就是个羸弱的底子,见不得风呢。

将人抱进去,唐氏背着宝姐儿从厨房里出来,看到谢宁怀里的孩子,她忍不住看去一眼,先前萧煜回来已经说了此事,这孩子也是可怜。

唐氏早已经给孩子铺了床,还是金大郎临时做的床,就放在唐氏的大床旁边,方便照看。

谢宁将孩子放下时,小豆芽睁开眼睛,她下意识的又抱住了谢宁的手臂,带着依赖的喊了一声“娘”。

将唐氏和萧煜都弄懵了。

谢宁有些无奈,只好说这孩子起了高烧,将脑袋烧得似乎没了记忆,或许以后会记起来也不一定,毕竟她还记得被人打的时候。

家里又多了一个孩子要养,这个孩子长得倒是标致,瞧着没缺憾,才知她身体羸弱不堪,见不得风,身子骨弱。

谢宁陪在孩子身边,等孩子睡着了才出来。

从内室出来后她发现萧煜没有在堂房,莫不是在东屋,结果去了东屋,也没有找到萧煜,他上哪儿去了?

谢宁在厨房里帮忙烧柴,院子里有了动静,萧煜扛着柴禾进院,谢宁看了一眼,见萧煜回来心下一安,他又上山砍柴去了,也太勤快了些。

唐氏却说道:“萧煜这孩子勤快的没得说,后头的柴房堆不下了,他便将柴劈好码到了屋檐下,我都劝他别总是上山,多休息一下,他却是不肯,这几天尤其的勤快,不仅砍柴,听你金叔说,萧煜去打听能不能将山泉水引下山,你金叔说似乎也可行,他们在动这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