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代小说 > 大周风华录 > 第一百二十章 登大宝制定勋爵全文阅读

秦越最终在反复考虑和大臣们一个劲的劝进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登基称帝。可秦越的称帝却有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直接称帝,而是在南汉国的都城应天府举行了一系列的受降和禅位仪式。一则代表南汉国彻底的灭亡并且臣服于他,二则他的皇位是来自于被自己攻占的南汉国,而并非是越国。这一点很重要,使得在接下来对越国的战争中至少不会被对方占领到的制高点。

一些列的大型礼仪活动结束后,秦越从前南汉国皇太子的手中接过权力,正式的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周,改元年号‘天授’。

大周朝的领土涵盖了曾经南汉国的全部地域以及之前被秦越统治的四省之地。不过这中间却还有之前南汉国东部那些没有被攻占,如今独立出去的地盘,还不在秦越的手中。因此刚刚登基坐殿的秦越并没有大肆封赏有功之臣,而是随即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征服东部的旅程。

大陆上的各国得知秦越覆灭南汉登基称帝之后,反应各不相同。隔得比较远一些的诸如西秦西楚和北赵等几个国家,虽然也觉得这天下的局势发现了改变。可毕竟离着自己还有些距离和时间。因此在加强对大周侦查的同时,派出了使者表示祝贺。和大周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交往。

而和大周接壤的吴国以及齐国就不一样了。此时他们终于明白自己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新生的国家,按照以往秦越的处事风格,这个国家在今后的岁月里肯定会和自己一方发生各种争端,甚至是爆发战争。所以对于大周的建立,他们更多的是担心和防备。表面上也派人前来祝贺,可是私下里却暗中联合,在与大周接壤的边境上布置了重兵以备不测。

最后则是苦逼的越国,一番弄巧成拙之后,将秦越送上了帝王的宝座不说,而且对方彻底的摆脱了越国属臣的地位。变成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一方。同时因为越国暗中支持前南汉国东部地区的叛乱和独立,因此接下来不用想也知道秦越的目标将会对准谁。

对于东部地区的平叛和占领行动,秦越并没有亲自出手,而是委派楚王钱湍为主帅,田扩和朱泽全为副将,统领之前楚王不下的两万人和新整编的五万原南汉军前往。而秦越则留在应天府这边处理接下来的一些事情。

说实在话,要让秦越领军打仗或许还好一些,可让他处理这些国事尤其是政务,他的水平明显就有些不够了。好在身边又石方恒与曹亮和黄文元等人协助,再加上一些投降过来的前南汉官员也都积极表现。因此总体来说一切都还算是顺利。

考虑到之前的南汉国地理位置处于整个大陆最南端,因此如果将大周的国都还设立在应天府这里,那势必对将来秦越的战略会有所影响。因此接下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商议定都的事情。不少原先周王府出身的大臣提议直接将都城设立在临水县。可秦越反复思考过后,觉得如今的临水县虽然繁华,可作为一个国都来说还是有些小。如果继续扩建的话,很多设施又要重新来过,重复的投资建设得不偿失。

在商议了很久之后,秦越决定在距离临水县东南方向八十里外新建一座新城,以作为大周朝的都城。不过这个提议却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理由很简单,一来投资巨大,二来此处靠近接壤吴越齐三国的边境线都不远,安全是个问题。

秦越却不管这些,得意的将手一挥,笑着对那些朝臣们说,一个国家如果君王和文武大臣们都怕死,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再说谁规定的现在的边境如此,以后还是这样。总有一天大周的国境线会不断的往北往西延伸直到世界的尽头。

国都的提案就这么被秦越乾纲独断的确定下来,而后续的开发也就提上了议程。因为有之前临水县新城建设和开发与招商经验,刘大远被任命为都城营建总指挥。在都城还没有建好之前,临水县则作为临时都城,一切军政大事全部交由原先的周王府处理。

至于说南汉这边,则由曹亮担任临时大都督,负责南汉归附地区的新政推行与改革,另外中枢将对现有南汉领土进行重新规划,依照之前的经验划分行省。

布置完这些事宜,下面的人自然便各自展开工作,并不太需要秦越亲自去操心。眼下秦越关注的还是前方的战事以及对于剩下不少南汉军的整编。根据秦越的指示,投降的大约二十万南汉军经过挑选后留下的也足有十一二万人。最先完成整编的五万人被钱湍带去平定东部地区去了。而留下的六七万人则需要好好的规划一番。

找来齐石等军中将领开会,研究接下来的军队整编计划。按照秦越的想法,如今也算是正式立国了,而且军队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今后的发展,以后的兵马也会更加多。现在这种以师为单位的组织结构已经不大适应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将要向更大规模和集团化发展。

秦越提议组建军和集团军这两级单位。依照现在的兵马一级战斗序列开始扩充。原先的第一师和第二师合并成立第一军,军*长为田扩。第三师和第五师成立第二军,军8长常用福。第四和第六师组建第三军,军*长朱泽全。剩下的第七师与南汉军投降部队新编的第八师合并成立第四军,军*长为丁逢。其他新编部队依照师一级的战斗序列两两合并成立第五第六第七军。剩余下来的则全部转为地方守备部队。

除此之外第一军和第二军外加两栖作战师编成第一集团军,第三第四军加上快速支援师成立第二集团军,剩下的第五第六和第七军组建成为第三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指挥由秦越亲自担任,而第二集团军则由许怀志负责指挥,第三集团军归属于钱湍的麾下。

另外特战旅依旧由谢伍指挥领导,不过谢伍的职务等同于军*长级别。和警备师一起由周皇秦越直属。两栖作战师和快速支援师也和特战旅的待遇一样,负责这两支部队的马腾以及顶替调走的丁逢担任师长的赵四海都和其他部队的军*长品级。

除此之外,大周军中开始推行军阶制度,这种制度将代表每一位士兵和将领军官在队伍中的地位,同时也象征着可以相对应的享受何种级别的待遇。另外军功封爵制度也将在之后开始推行。也就是说在周军当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军阶、职务和爵位。有些人可能军阶和职务很低,但并不妨碍他的爵位很高。

虽然还没有正式的推行,可是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主要还是来自于部队的中高层。有人就问秦越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手下的士兵,无论是**还是职务都比自己低很多,可是爵位却高于自己。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处理,自己见了他要不要行礼问安?

对此秦越的回答很简单,人家爵位高说明可能立的功劳很大,可他未必就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所以在部队中只认职务和军阶,不认爵位。但是平日在军营以外或者是朝堂上,人家爵位高,你该行礼还是要行礼。为何推行这样的制度,就是让底层的战士们有更高的积极性。你不一定有带兵打仗的才能,可是并不妨碍你为国家为百姓立功。只要做出了突出贡献,你就有可能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爵位和社会尊重。

最后秦越重申了一点,就是大周今后的爵位将分为六等十五级,分别对应的是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国候、郡候、县候、一等伯爵、二等伯爵、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一等男爵、二等男爵以及三等男爵。

除了未来的皇太子也就是大周皇帝接班人之外,其他的皇子最多也就是封为一等伯爵,想要更高的爵位,那就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亲王爵位除太子在未登基之前可以享有外,除非对大周有巨大特殊贡献的人,其他人最高可以被册封为郡王。

一系列的奖励方法出台后,顿时在大周的内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最容易立功的军队立刻成为了所有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可秦越对于读书人以及文官同样推出来奖励政策。除了可以被册封相应的爵位之外,文官还可以有勋职,诸如上大夫、中大夫等等,最高则为太师、太傅和太保。对此那些读书人也都是欢欣鼓舞,纷纷埋头苦读准备着在接下来的官职考试中能够给自己谋得一个好出身。

政策推出了,可接下来真正被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军队的整编也在逐步的推行当中,一切都很顺利。而南汉皇室和许多前南汉官员既家属此时也被分批的迁往临水县安置。秦越绝对不会让这些人还留在之前的故土上,否则对于秦越今后的统治和新政的推行都将产生阻碍作用。

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秦越在考虑是返回临水县还是去前线视察。可恰巧在这个时候大周军前线总指挥楚王钱湍传来消息。一直以来进展顺利的周军此刻遇到了麻烦。越国朝廷派出五万人的大军公然支持东部叛军,而领军的越国将领则是以前一直镇守北方边境的大都督徐虎。这个情报显然让秦越吃惊不小,同时也明白越国终于和自己彻底的撕破了脸皮。

钱湍之所以给秦越送来这个情报,其实还有另外一层的含义。也就是求援。毕竟他如今所率领的部队除了一部分周军第二和第六师的精锐外,大部分都是之前他原本的属下和南汉降军。战斗力看似很强,可其实军心并不统一士气也不算高涨。面对越国有名的统帅徐虎和其手下精锐的五万大军,钱湍取胜的把握并不大。

在得知了情况之后,秦越果断的做出决定,出去留守现有属地的部队之外,新改变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全部跟随自己东征。这一次不但要彻底的将原先整个南汉纳入到自己的地盘内,而且还要顺带着解决越国最后的精锐。如此一来对于自己接下来征服越国将起到决定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