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仙侠小说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184、皇帝的亲戚们(二)全文阅读

河南南阳府的唐王琼炟赶在十月底来到了北京。他是太祖第二十三子朱桱的嫡二子,比皇帝高了三辈;他哥哥朱琼烃死后无子,所以在宣德三年袭封,在位三十三年,今年正好五十。他的王妃宋氏在景泰七年去世,有两个儿子:长子芝壐被册封为世子,可惜正统十三年去世,年十五,追谥悼简,还没结婚,自然无子;次子舞阳王芝址,娶妻高氏,早亡,继娶辛氏,都没有儿子;唐王年初还得了一个庶子芝垝。

因为膝下荒凉,没多少可争的,唐王也就很老实,当然还是希望能够册封刚给他生了儿子的焦氏为夫人;汪舜华点头,表示知道了。

其实唐王年轻时候也是一样的横。马中锡救父的事很长一段时间在朝野传颂。马中锡小小年纪,孝顺的名声便传遍海内,与此同时,唐王也就成为混球的代名词。

中州之地,敢闹事的不多,但一出事就是大事,加上流民比较多,君臣很担心削藩的时候出幺蛾子,于是特地把恭顺侯吴瑾派来坐镇,还让都督孙镗协助他。他在历史上死于曹钦之乱,这回因为曹吉祥早就被灭,因此得以安然无恙。吴瑾虽然是蒙古人,但几代忠良,为人机警,在京营操练任劳任怨,提出了不少建议,汪舜华倒是很信任他。

历史上,吴瑾干过两件非常漂亮的事:于谦去世后,边境告急。吴瑾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这样。”英宗无言以对。石亨恃宠而骄,朝臣敢怒不敢言。吴瑾趁着陪英宗登高望远的机会,说石亨建筑超标,其宅第是王府,惹怒了英宗,为石亨失宠埋下伏笔。

景帝考虑到他是忠良之后,亲自把汪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夏玉莲赐他为妻,生下儿子吴鉴。

汪舜华曾经想让他守备甘肃,他推辞说:“臣,外人,若用臣守边,恐外裔轻中国。”

但是汪舜华很放心,笑道:“你虽不是汉人,但几代忠良。先帝和我都没有把你当成外人,你又怎么能把自己当成外人?”

吴瑾叩谢。

倒是于谦认为吴瑾毕竟年轻,此前一直在三大营操练,缺少独当一方的经验,汪舜华点头,这才打消了主意,当然办好了这件事,就顺理成章让他坐镇蓟州了。

开封府的周王之弟通许王子埅和家人几乎同一时间来到了北京。如果说削藩对他没有一点心理影响,那绝对是说假话,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既然没有力量和朝廷对抗,那就老老实实的呆着;何况前些年兄弟之争瞒不过明眼人的耳目。因此他提倡“百行孝悌为先、万事仁善为重”;提倡佛教无欲,斥身外物欲;他信天信地、信万物有灵、因果必报,历史上因德美仁善被追谥为“懿”,史称周懿王。

可以说,周王系几代都是贤王。去年前去削藩的勋贵和言官都是赞不绝口。当然周藩在整个明朝宗室中,也是极其优秀的一支。家传学问,书香永继,产生了一大批学者。

通许王汇报了这些年在开封的情况,尤其是惠民施药局的运行状况。看他满头白发还忧国忧民的样子,汪舜华很是感叹,下旨赐玺书褒奖,同时让他好好回去准备明年的考试。

通许王愣了一下:“臣已经成婚,两个儿子都是庶出,按例不必参加此次的考试。”

汪舜华噗嗤一声笑了,刘金笑道:“太后的意思是,殿下若是通过来年的考试,就进位为周王。”

通许王还没转过神来:“臣是庶出,按律不能承袭王位。”

汪舜华笑道:“那也有例外嘛。周王系本身与别的不一样,是太祖嫡子之后,与太宗皇帝一母同胞;通许王这些年来积德行善,治病救人,更非普通宗室所能比。朝廷要规范宗室的行为,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但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只要愿意报效朝廷、能够报效朝廷,朝廷自然会嘉赏;即便是才力普通,只要循规蹈矩,该有的尊荣和体面,也断不会剥夺。”

转头交代刘金:“正式进封前,通许王一应供奉,比照亲王世子;包括册立二夫人,和相应的子女考试。”

刘金称是。

通许王呆了,他是真没想到竟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尽管还要通过考试才能袭爵,但还是伏在地上忍不住痛哭流涕,叩谢天恩。

汪舜华忙命于谦扶起他,好歹祖父辈了,说:“我不是不顾念宗族情谊,去年那样做也是不得已,看看清理出多少混账东西!再不整治,大明迟早要败在这些人手里!”

通许王点头称是,王室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不肖子孙辱没家声他也很生气;只是规矩太严心里不是没有计较,何况又是朱家的媳妇动手,实在不能不联想到前面两个彪悍的太后,现在太后这样说,那就什么也别说了,回去好好读书、好好报效朝廷才是正事。

汪舜华同时让他带一句话:“很多宗室都关心的侧室问题,宗人府早就根据你们此前的呈报造好了名册,只是目前人还没有到齐,没有正式宣布。你去跟他们说,稍安勿躁,我言出必行,答应过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通许王磕头。

几乎立刻之间,消息就传遍了北京城,大家实在难以相信,汪太后居然舍得割肉——那是周王,与秦晋齐楚并称的周王!居然就这样给了!

大家都认为汪太后是重感情的人,也认为通许王值得这样的对待——如果其他藩王也规规矩矩,要少了多少事!宗室们也开始窃窃议论,原来汪太后也不是要把我们全弄死才甘心,既然这样,也没有必要胆战心惊,老老实实读书上进、不给朝廷惹麻烦就成。

冬月初一是颁朔日,汪舜华带着皇帝在奉天门举行了隆重的典礼,颁布明年历法,今年参加的除了文武官员,还有已经抵京的宗室。

没几天,湖广武冈州的岷王朱徽煣就到了。他是太祖十八子岷庄王朱楩的儿子,同样是皇帝的曾祖父辈。岷王的辈分高,但年龄不算大,还不到五十岁,王妃李氏生嫡长子音埑,妾吴氏生次子南渭王徽煣。

让汪舜华感叹的是,世子音埑自己是嫡长子,四个儿子全是嫡子,另外还有一个女儿,也是嫡女!当时去削藩的定西侯蒋琬是个能人,有点不相信,特地查了,岷世子和世子妃汤氏感情确实好,所有孩子全是嫡出。定西侯很感慨,汪舜华也很是感叹——要都像他一样只有嫡子能省了多少事!可是现在他这么多嫡子,要出去多少爵位!

但是没办法,规矩摆在那里,别让人戳脊梁骨。

岷王父子身体都不大好,岷王长年患病打报告问朝廷要药材,景帝和汪舜华都给了;岷王世子腿脚也很不方便,不过他身边一串儿子,虽然年龄不大,倒都是一脸英气。汪舜华心里想着,以后藩王回国了,大门关上,谁知道孩子是嫡出是庶出?宗人府怎么监督他们?地方官更不可能跑到王府后院去监督。看来得和大臣们好好商量。

首任岷王朱楩的名声很不好,不尊王法,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曾经三次被废为庶民,甚至一度被幽禁,好在活得够久,等到了重建王府的那一天,直到景泰元年薨,在位六十年,寿七十二。

岷王从庄王以后开始收敛了。除了朱楩的儿子广通王朱徽煠、阳宗王朱徽焟景泰初年曾勾结苗民企图谋反叛乱未遂外,没有产生过大奸大恶之辈。——废话,朝廷开始收紧藩王政策了,多少藩王就因罪除国了,当年为了拿回王位,棺材钱都快贴出去了;现在的岷王本身有多病,常年卧床,历史上天顺七年就去世了,拿到了“恭”的谥号;他的儿子更是战战兢兢,乖巧听话,最后拿到了“顺”的谥号。

比岷王更年轻身体更健康的楚王季埱没有等到朝觐的那一天,车驾刚出武昌,他就永远闭上了眼睛,比历史上早了半年,应该是憋屈死的。毕竟他一死,楚王系就得除国,当然也确实如此。虽然还是拿到了“康”的追谥,但必须除国;所有田宅土地都要收归国有,金银细软除了陪葬,还要赏给他的侍妾和族人,毕竟是面子工程,面子还是要到位的。

楚国是有影响力的大国。楚王除国,自然大臣们很高兴,但在宗室们看来,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甘肃平凉府的韩王征钋也到了。征钋是太祖第二十子宪王朱松之后,最初定在辽东开原,不过还没就藩就翘了。朱松虽然短命,但名声不错,为人谨慎,聪慧机敏,博览群书,通古今。

韩宪王有四个儿子,只有长子恭王朱冲火或是嫡子,他去世后,庶长子怀王范圯接位,无子;弟弟靖王范土昂接位,也就是征钋的老爹;靖王同样没有嫡子,征钋初封高陵王,景泰二年袭封,史称惠王。

韩王妃石氏无子,侍妾生下两个儿子,都还不到十岁。不过韩王夫妇都还年轻,君臣也就不敢奢想会有奇迹。不过去年为了顺利拿下韩王,大家没少费心思——那里可是前线,不能乱!最后是把毛忠派去坐镇,总算平平安安。

饶州府的淮王赶在襄王之前来到北京。淮王祁铨,看名字就知道和先帝一辈人,是皇帝的叔叔。首任淮靖王朱瞻墺是仁宗皇帝庶七子,李贤妃所生,原来在韶州府,后来改到饶州府;祁铨是父亲的嫡长子,正统十三年袭封,历史上称为康王,不过还没有儿子,只有几个女儿。

历史上淮王有七个儿子,除了老四德兴庄僖王见?、老七崇安荣穆王见洵是庶出,老大淮安王见濂、老二清江端裕王见淀、老三南康庄惠王见湁、老六顺昌恭懿王见漽都是嫡子,但那是因为淮王先后立了三位正妃。他的原配李氏,南城兵马指挥进之女,成化二年去世;早在景泰六年,他的母亲萧妃上书“李妃结婚以后,染患风疾无子,恐误宗嗣,乞自备财礼,于本境地方官员军民良家子女内选娶一妾。”景帝答应,杜氏生下了两个女儿;李妃去世后,杜氏被册为继妃,成化六年正月去世,仍然没有留下子嗣;后来侍妾崔氏生下五个儿子,被册立为次妃,几个儿子也就升级成为嫡子。

淮王家族大多昏庸腐败,无政绩美德可叙。第四世淮王朱祐棨,游戏无度,横征暴敛,为祸一方;不过现在也只能说平庸,违法乱纪的是自然有,大奸大恶还真说不上。

襄王进京的时候,得到了很大的礼遇。体仁阁大学士姚夔和礼部尚书章纶亲自带队在城门口迎接,送他们到十王府下榻不说;他们父子进宫朝见的时候,汪舜华还带着皇帝下阶相迎,这是其他藩王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也是超出典章的待遇。

不仅世子郡王们感动得泪流满面,襄王同样老泪纵横。去年其他王府的遭遇他多少听说了,可是自己府里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自己说什么,顾淳就听什么;只可惜世子妃李氏无子,独孙见淑庶出,这个真没法作弊——都已经十岁了,朝廷那里早就有记载。

虽然按制度世子可以有两位侧妃,但这得等世子通过考试以后再说;更重要的是,侧妃生的儿子,只能降等袭爵。

行完礼,各叙寒温,汪舜华特意问起了见淑的情况。他的母亲虞氏还没有得到册封,因此没有继承权,也就没有跟随进宫。

汪舜华笑道:“王叔太多虑了,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皇帝的族兄,再说,你家的情况与别人不同。”

确实不同,早在景泰二年,襄王奏报说“世子祁镛妃及第二子宁乡王祁矿妃俱患痼疾,不可以承宗祀,欲选官宦及良家二女以侍二子,用广嗣续”,景帝也听了。

刘金很是乖觉,马上派人去请见淑。十来岁的孩子正是最可爱的时候,虎头虎脑,汪舜华摸了摸他的头,交代他:“好好听爷爷和爹爹的话,好好读书上进,以后报效国家。”

见淑应了一声,便退到一边了。

襄王听出了汪舜华话里的意思,但心里多少不相信的,毕竟长孙将来如果承袭郡王,只能荣养。然而襄王府今后还会有其他的庶出,不能不长远打算。

他就说起了王府这些年来的事。王室繁衍无度,导致太后痛下杀手,他是知道的;不过毕竟是同宗,犯了事的不能含糊,真有才华的也要用,不求能够优待他们,也不要过多防范。

汪舜华点头,去年褫夺一大批宗室的爵位,现在能站在台面上的,基本都是能看的,其中襄王、晋王、韩王还有准备接班的通许王等几人名声尤其不错。该收拾的要收拾,该用的人也要用,文官、武将、太监、宗室,相互利用、相互牵制,才能拱卫王权,否则任由一家独大,反而容易威胁皇权——历史上土木之变后,文臣一家独大,逼得皇帝只能退回宫里。

这还算好,明朝的文臣虽然喜欢内斗,但除了最后东林党那波人有家无国,前面还是有很多人能干事的,关键骨头也够硬;真遇到宋朝那帮软骨头,才真的让人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