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仙侠小说 > 肆意神尊 > 第十九章 保媒全文阅读

晋国公的孙女给李贺做续弦?韩愈有些不可置信。WWW.tsxsw.COM

试探着问道:“是庶出的?”

裴度摇头苦笑道:“不是,是元礼的嫡女。家中的三娘。”

“啊!”即便大才如韩愈这样的文豪,也禁不住惊叫出声。

这如何使得?虽听闻裴三小姐连当了两次望门寡。但堂堂国公府嫡出小姐,如能能沦落到给个穷书生续弦的份。不是韩愈看不起李贺,实在是上次听沈亚之描述李家的近况,颇令人唏嘘。

其时,两家结亲讲究门当户对。李家虽出身不凡,但毕竟已经落魄了。就是李贺以后的前景再看好,但搁在现在提出这事,却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裴度看出韩愈的震惊和不解。

意态萧索道:“退之不必做如此情状。为人亲长者哪有不为子孙考虑?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且老夫看李长吉一表人才,为人磊落,不似酸腐之人。虽目前处境堪忧,但ri后想必差不到哪里去。虽有些委屈三娘,但老夫瞧来,却是最合适不过。”

说着凝视着韩愈半饷,谨慎道:“你不妨先试探下长吉的口风,或给他母亲兄长去信。一切等chun闱揭晓后,再做定夺。”

嗯!要是李贺在本次chun闱中抡元,当裴家女婿也不算为过。韩愈当即点头应下。

在经过一个路口时,韩愈下了裴度的轿子,上了自己的轿子中。心思几度辗转,还是决定先回府再说。

自韩愈奉调至洛阳,就将在老家孟州的嫂子接了过来。说是嫂子,但在韩愈的眼中,比母亲也不遑多让。老嫂比母,指得就是将韩愈抚养教育长大的嫂子郑氏这样的。

韩愈回府后,官服也没换,直接入内宅为长嫂请安。其时妻子卢氏正陪着长嫂在房中闲话,见韩愈回来。

忙起身嗔怪道:“怎么不把官服先换了。你这副样子,嫂子和我怎么与你说话。”

韩愈对着长嫂请安毕,满脸堆笑着打着哈哈。

郑氏慈祥道:“小叔一脑门的官司,怕是在公事上又遇到烦心事了吧!不妨说出来排解排解,省得闷出病来。”

郑氏今年六十多岁,满头髻发如银,皱纹满脸。没有人能比她更了解韩愈。从韩愈一进门,郑氏就看出他心中有事。

卢氏笑道:“咱们妇道人家,他的事如何能帮他排解。没的让嫂子跟着悬心,还是别说的好。”

不料韩愈却苦笑道:“我刚应承的事,还真跟你们妇道人家有关。”

说着坐下来,等丫环上完茶后。把晋国公托他做媒的事说了一番。

最后愁道:“长吉以前虽持才傲物,却也从不离经叛道。可如今行事,每每出乎意表。他这次虽被我强行叫来参加科举,可瞧他的神情,不是多迫切。怕是不忍让我失望,才勉强为之。裴公所托,我是和他说呢!还是等chun闱过后再提。退之颇有些举棋不定。”

郑氏一直静静地听着,见韩愈愁绪满头,不由地笑道:“你是怕李长吉无意科举,耽误了裴家小姐。你这个保媒的,到时说不过去。是不是?”

韩愈点头应是,郑氏又笑道:“可晋国公又关照你提前和李长吉通个气,或跟他的母兄先说好。你怕到时候两头不落好,是以因此愁烦。”

韩愈对长嫂长鞠一躬,请教道:“大嫂,我做学问、处理公事都没这么头疼过。您见多识广,不妨给为弟指条明路。”

郑氏笑呵呵道:“世间事都有好与不好两种可能,就看办事之人如何说法。存乎一心,只要心怀坦荡,将话说透,又所忧何来?退之,你还是顾虑多了。”

长嫂的一番话,顿时让韩愈醍醐灌顶。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因此在晚饭后,李贺被韩愈派去的高管事,又请到了韩府。

李贺以为韩愈要叮嘱他赴试的注意要领,或劝他集中jing力准备科举。并没对韩府之行做个推算。

哪知道韩愈在一通极平常的勉励后,就旁敲侧击道:“长吉的妻孝已经过去了吧!你有没有想过续弦?”

李贺愕然,注视了韩愈一阵后,顿时明白他的用意。

朗声道:“韩公好意,长吉心领了。长吉家贫,暂且没有续弦的考虑。就是母命难违,也要三年后再提这事。”

三年后再提续弦之事,你等得,人家小姐还等不得呢!韩愈心里腹诽,嘴里却打着哈哈。

“长吉果然有君子之风,先立业再成家。好、好,到长安后。不必理会外界传言,只专心攻读即可。”

李贺见韩愈的话又绕回了开头,知道他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

就起身告辞道:“韩公公务繁忙。难得休沐,仍为长吉cāo心。思之实在惭愧。长吉就不再叨扰了。chun闱过后,长吉定会再来拜会。这就别过。”

说着拱手鞠躬,告别了韩愈。来到门房处,带着等在那里的陆华龙,缓步走回了高轩客栈。

沈亚之知道李贺被恩师请去后,也如李贺开始猜想的那般,不是勉励就是训导。也没放在心上,自己忙着准备明ri赶路的事。先请客栈掌柜帮忙雇了辆六人乘的大马车,又打发仆从出去购买干粮点心。人还在柜台前和赶车人交涉,就见李贺带着书童回来了。

沈亚之奇道:“这么快就回来啦?恩师没说你什么吗?”

见李贺笑着摇头,沈亚之心神领会。旋即又忙活起上路的事,并催促李贺上楼歇息去。他还要和赶车人砍价呢!可不能让长吉给看低了。

李贺当即从善如流,对沈亚之道声辛苦,就带着陆华龙回房歇息。

却说晋国公回府后,先将李贺所写的《高轩过》,交给子孙赏析。又回到内宅,和夫人说起孙女的亲事。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对夫人高氏合盘说出后,却遭到强烈的反对。

“老爷,你是老糊涂不成?俗话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咱们菲儿堂堂公府嫡女,如何能给一个破落户做续弦?你让我们裴家ri后如何见人?你快派人去和韩大人说,这事就当没提过。”

“真是妇人短见。不说李长吉才华盖世、前途无量,就是为人也是一表人才、矫矫不群。配咱们菲儿再合适不过。择婿哪能只看眼前,要图长远之计。我话已经出口,万难收回。”

老两口在内宅正堂竟吵了起来,可把家里的儿孙惊得面面相觑。各种流言也像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国公府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第一当事人,从姨母家刚回不久的三小姐,自然是第一时间得知的。裴大夫人刘氏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女儿倾诉。仿佛女儿马上就要被祖父推到火坑一般。

“我可怜的菲儿啊!你怎么这么命苦。和你定亲的那两个短命鬼,自己命不济,怪得了你什么?偏害得你背上这个名声。现在可倒好,你祖父竟不管你了,要把你嫁给一个穷秀才做续弦。这可如何是好啊!呜呜!”

真是晴天一个霹雳,惊得裴三小姐腾地就站了起来。

她在回来的路上从丫环的口中,得知李贺的姓名及在药王庙街救人的事。正心神不属,情思神往之际。就被自己母亲兜头泼了盆冷水。

她骨子里的骄傲,容不得被人轻贱。哪怕是自家祖父也不行。

对门外候着嬷嬷问道:“祖父在哪?带我去见他老人家。”

这时四妹润雨带着丫环,兴冲冲地拿了张诗稿进来了。刚准备献宝,就被屋内的气氛惊呆了。

怔怔问道:“大伯娘、姐姐,您们这是怎么了?”

裴润菲深吸一口气,冷声道:“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你手里拿的什么?”

润雨今年不过十三,正童心未去之年。哪会因伯娘和姐姐的气sè而往心里去。

忙献宝道:“你猜我拿的是谁的诗句?是祖父刚请人抄来的。”

见姐姐脸sè一点都没缓和的迹象,忙接道:“是昌谷才子李贺,下午为韩大人现场题写的诗句。祖父也在场呢!叔伯和哥哥们,都夸这诗是传世名作。姐姐,你快帮我看看,我有些地方不懂。”

“谁的诗?快给我。”

裴润菲一把抢过堂妹手中的诗稿,仔细地看了起来。将要去找祖父理论一事丢到脑后。

母亲刘氏气道:“有什么好看的?一个穷书生正事不会,就会吟几句酸诗哄弄世人。还不快去找你祖父去。”

裴润菲猛地反应过来,颤声道:“祖父要将我嫁给谁?就是这个李贺吗?”

“不是他还能有谁?你祖父就被他这几首破诗给迷住了。会作诗有什么了不起的,又不能当饭吃。”

大夫人刘氏颇有些气急败坏,对一向尊敬的公公也有了微词。

这时,嬷嬷进来低声禀报道:“老公爷和老夫人还在正房吵嘴呢!小姐这会过去,会不会火上浇油?夫人,你要三思。”

刘氏不由地迟疑起来,忙看向女儿。见女儿看着诗稿,一脸喟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忙大声地问了一句:“你祖父在你祖母那里,你还去不去?”

“去,我现在就去说个明白。省得祖父和祖母吵嘴。”

裴三小姐一说完,没让母亲看到自己的脸sè。扭身出了绣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