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新顺1730 > 第三八一章 试试看全文阅读

此时尚不好说针对法国的谋划,不过对荷兰的战略基本就算是定下来了。

整体来说,就是关门打狗。战术上,围城打援,抓住东印度公司的海军主力。只要抓到其海军主力,一切就好说了。

在讲解完大略之后,枢密院这边给皇帝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调动的军队、军舰、后勤补给、征调的贸易公司船只等等。

枢密院只能制定作战计划、后勤计划,但调兵权枢密院是一点都没有。

即便是鉴于一些战术理论被淘汰的老将无法指挥,也只能是从军团参谋长挣得主将同意后,由参谋长实际指挥,但指令必须由主将下达。

没有皇帝的许可,枢密院半个兵也调不出来。

皇帝看了看详尽的计划,甚至包括后勤补给,以及就近筹粮的花费都有个估算的数字,内心已然是应允了这份计划。

然而皇帝又问道:“若是荷兰人集结海军于井里汶呢?”

“回陛下,这也是有预案的。如果荷兰人没有将舰队集中在井里汶海面,则依旧还是关门打狗的计划。先下巴达维亚,然后转攻马六甲。舰队就在马六甲与巽他之间的海面巡逻,荷兰人是不敢在爪哇岛再留兵的,只能选择将兵力集中在安汶等地,以待后援。只要确保荷兰人无法攻占锡兰和马六甲,他们投降也是早晚的事。不过,这种预案属于是明知没用也不得不做的,荷兰人肯定会集中舰队于井里汶的——天朝不能丢京城,那么东印度公司会放弃巴达维亚吗?巴达维亚,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荷兰人在南洋统治的标志。巴达维亚一丢,政治意义太大,会鼓励南洋大规模反抗的。”

第二处主事有个原因没说,三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被印度土邦特拉凡哥尔击败,打破了荷兰人在东南亚以及南亚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种情况下,巴达维亚不容有失,有时候统治和权力,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这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枢密院拟定的计划可以说完全抓住了荷兰的弱点,不过这也彰显不出枢密院太大的本事。这没有以少胜多之类的天才计划,有的就是以势压人。

刘钰离开之前,大顺就开始了造舰计划。如今大顺已经拥有13艘战列舰,应该说在整个好望角以东,单看吨位,已经最强了。

虽然实战经验差一些,但吨位在这摆着,训练也很严格,赢荷兰那八艘连巡航舰都算不上的武装商船级别的军舰,还是没有问题的。

百年海军的说法,正是源于风帆舰时代。然而这不单单是说海军传统和海军技巧的,而是说,一棵可以作为战列舰材料的橡树,需要一百年才能长成。

英国一开始是种树,甚至有专门的官员管理种树。法国也是种树,西班牙也是种树。直到英国人彻底控制了北美,那还种个屁?到处都是数千万数万年没人砍伐的大树,百年海军的说法也就此打住。

大顺这边没有北美,但却有东北、有南洋。东北地广人稀,温度合适的地方,还是有相当多的没人砍伐的橡树的;东南亚的柚木,更是作为龙骨和桅杆的最上等材料;台湾的桧木虽然差一些,不过肯定也比松树强。

大顺的造舰速度算不上惊人,因为刘钰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积攒了大量的木料。木料不是直接可以用的,得阴干,三五年最好,唯有这样的木料造出的战舰才能坚持五六十年服役期。

这波造舰之后,大顺这边造战列舰的计划基本就要停止了。

再造个五六艘,就能保证好望角以东地区的绝对优势;而要过好望角,只怕要再造一百艘,才能超越那个阈值。好望角以西的事,只能依靠纵横术了,那不是大顺军力所能企及之处。

饶是刘钰心里对所谓百年海军的说法一清二楚,可内心终究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慌张的,所以才要用井里汶围城打援之法,抓住荷兰舰队主力。

他是挺怕荷兰人的海军传统,要是没抓到舰队主力,哪天忽然来一波偷家堵港,这种事荷兰人实在擅长:打郑芝龙、英法联军、偷袭西班牙,都是这么打的。

所以要拿着狮子搏兔的心态,前往巴达维亚、井里汶地区的第一舰队,将配属8艘战列舰,24艘巡航舰,征调20艘贸易公司的商船,和几乎全部的快速海岸护卫舰。

而前往本地治里,准备打锡兰的第二舰队,只配属5艘战列舰,7艘巡航舰,以及一批运兵船。

至于陆战,这倒不用太多人。

攻取巴达维亚、马六甲的第一舰队,只需要配备2000人的陆战队即可;攻取锡兰方向的第二舰队,配属3000人陆战队。

加起来的用兵规模,也不是很大。而且绝大部分的后勤,都能当地筹措。印度的粮食可以买,法国东印度公司拿了钱,买大米可以轻松买到;爪哇地区的归义军搞了土改,筹措粮食更是易如反掌。

真正要从朝廷调集的,除了白银,就是火药。

对此,刘钰也亲自出面,向皇帝阐述了一下为什么将进攻兵力控制在5000人的原因。

再多的人,怕非战斗减员。

闽粤沿海地区训练的陆战队,加在一起也就这些。

驻朝鲜、天津、琉球、库页岛和日本的陆战队,也不调集。北方气候去南方尚且承受不住,去炎热的热带,多半打仗没死多少,疾病和水土不服先死个七八成。

在说清楚这种可能的非战斗减员后,刘钰又道:“是以,臣以为,还要派遣一些军官随后登岛。在锡兰、邦加、马六甲等地,就地训练一部分士兵,作为日后防守、镇压反抗之用。”

“海军一旦结束战斗,陆战队还是要回归大营,保证日后的野战能力,不可使之守备军化。”

“这也需要陛下拨一笔钱。其中编练的数量、前期所需的军费、以及所需的各级军官数量,都已经暂定好了,还请圣天子认可。”

将这份计划书交给皇帝,皇帝看了看,发现是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在马六甲、锡兰等地,一共操练大约5000名华人士兵,用以守卫和镇压,以及加强对周边小国的控制。

另一个版本,数量就大大提升了。

除了正常的守备部队外,还要再训练一支以南洋华人为兵员的野战部队,人数在5000人左右。

很显然,第二个版本是为了将来打印度用的。

这时候就要开口要钱,也是因为确实时间不多。打下锡兰,就要抓紧时间训练,若有机会,就可以随时干涉印度各地土邦王公之间的内斗,从而获得立足点。

钱倒多花不了多少,一个士兵一个月二两半银子养家,一年30两银子。南洋一共再增一万兵,军饷、火药、补给、军装,加在一起,除了第一年支出多一点外,日后每年也就是保证在80万两左右,折算上均摊下来的枪炮火药,一年100万两就是了。

换言之,只要南洋加印度,每年能让皇帝或者朝廷多收入100万两,就算是回本,闹个平;若是一年300万两,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了。

当然,这指的是皇帝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至于商贸流动、人口迁徙、缓解人地矛盾这些潜在的利益,那都不算在内。

皇帝明白,刘钰这是在等他的表态。

是打印?还是不打?

因为要打的话,战机转瞬即逝,需要一个如同汉唐西域都督的人选,拥有见机行事、在边疆开战的权力。

不可能事事都请示朝廷。

计划中,将要驻扎在锡兰的这支野战兵团,就是为了随时介入印度局势的。

如果同意,那么,在选择南洋都督的时候,就要选一个激进一点的、支持打印政策的、在认同上和刘钰保持一致的人。

选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缩头王八,就算印度王公打出了脑浆子,请求借兵助剿,怕这南洋都督也不会动弹,还是慢悠悠地请朝廷决断,那可真是黄瓜菜都凉了。

选个没事找事、横行无忌的螃蟹,也不行。满脑子想的都是刷军功,根本没有大局观,只怕会闲着没事专门挑南洋小国来敲打,把好端端的野战部队全都弄成治安军了。

唯独得选一个明确知道大顺的战略目的,知道轻重缓急,知道外部局势的人。

明确点,刘钰那边的人。

只要同意,就只能这么选。

如果不同意,那么,连这支野战部队的存在,都没有必要。

只要海军在,5000人的守备部队,足够保持南洋的控制了。

不打印度的话,也不需要在南洋拥有一支野战部队。

皇帝略略犹豫了一下,关于将来南洋都督的人选,心中已有了计较。

刘钰这一战后,定是不可能再掌兵了。

于是,南洋都督的人选,也就有了更容易的选择:选一个和刘钰关系最近的人,以在京城的刘钰做人质,保证其听朝廷的话。

越亲近越好,既可以让刘钰压着对方,也能让对方顾虑刘钰。

因为南洋都督和刘钰的关系密切,刘钰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出了事,刘钰要担干系,所以按皇帝想,刘钰自己也会尽可能压制那人的举动。

既任都督,掌管一方,总会犯错,弹劾便多。和刘钰关系越密切,刘钰也就越脱不了干系。

到时候,不处置刘钰,便是君恩。

若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那就先找他的错,然后不处置,那就又能封赏了。

当然,在细节上,还要更多操控。

比如海军不可能归南洋都督管,要确保驻扎南洋的海军大将,是皇帝的人。

况且,多征募5000人,多花个几十万两银子,搏一搏印度。万一赌赢了,一本万利;赌输了,退回锡兰,也损失不了什么。

想清楚了这几处关节,皇帝随即大笑道:“天朝,不可能允许有一个拥有治理权、外交权、行政权,甚至自行收税的南洋公司。”

“但,朕却信得过鲸侯的拳拳忠君爱国之心。就依第二个办法吧,这点钱,朕还是给得起的。”

“枢密院所呈诸计划,朕皆准之!至于主将人选,朕已有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