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宋时山河 > 第三章 推销烧酒全文阅读

第二天,刘旭一觉醒来时,已是日上三杆。

今天徐锦儿没有来,估计是被她父亲留在武馆里练武了。

刘旭伸了个懒腰,感觉身体很乏,这又没进行什么剧烈运动,怎么还这么乏。

唉,这副书生身体明显是欠练啊,身子骨这么弱可不行啊,这年代的医疗条件可不比后世,这年月可是随便得个感冒都有可能要命的。

看来真得好好锻炼身体了,刘旭暗暗下定决心道。

起床穿衣,内穿一套月白色棉布短衣,外套一件天青色交领右衽书生长袍,再用一方逍遥巾把头发绾起。古代的衣服穿起来真麻烦,刘旭不禁暗自腹诽道。

刚来到这里时,刘旭研究了好久才弄明白了这衣服的穿法。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这时候没有内裤,都是用一条三尺长的棉布做兜裆布,要多不舒服有多舒服。

不行,得尽快找个裁缝,让他给自己做几条内裤穿。刘旭终于明白了,感情这日本相扑运动员的那兜裆布,是跟咱们老祖宗学的啊。

当刘旭吃完饭,提着两个酒坛上街,准备去进行推销烧酒大业时,已经快接近晌午了。

刘旭家住仓南巷,出门往西走几百步,便是仓南巷与新月街的交叉口。十字街口矗立着一座酒楼,招牌上三个鎏金大字“聚香楼”。

迈步走进聚香楼,酒楼掌柜钱富贵,正在柜台上用算盘‘噼里啪啦’的算账。

刘旭连忙把酒随手放在一张空桌上,朝钱福贵抱拳行礼道:“钱叔好啊,哈哈,祝钱叔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啊。”

“你小子,又来蹭饭吃啊。还别说,你小子做的这个算盘和你教的那个珠算口诀,还真好用,算账比算筹快多了。看在你小子送给我算盘的份上,没说的,今天钱叔还得好酒好肉伺候你。”

刘旭刚来到大宋时,有一次去自家街口的这家酒楼吃饭,看见胖胖的钱富贵钱大叔吃力的拿着算筹算账时,便把算盘造出来,并给教给他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算盘在青州城已经到处在用。据说州衙的钱粮师爷,用了以后觉得好用,便在州里广为推广。甚至有些行商已经把算盘带到了汴梁了。

如今做为算盘发明人的刘旭,也是小有名气了,而作为算盘最早使用及推广的聚香楼,也在青州城知名度大大提高,客流大增。

自此以后,每次刘旭去聚香楼吃饭,钱叔便不收钱。刘旭本来就穷于生计,自然乐得去蹭吃蹭喝。……

“钱叔,我这次可不是来白吃你酒菜的,呶,看看吧,我这可是带着好东西来的”,说着扬了扬手里的两个酒坛子。

“呦,你刘二郎啥时候跟我客气上了”,刘旭小时候有个哥哥早夭,所以刘旭行二。

这时跑堂端上几个酒菜。刘旭见了也不客气,便坐到桌边。

“钱叔,坐下吧,咱爷俩喝一碗。不过说好了,咱俩一坛就喝一碗,多了可就喝不了,并且剩下的我有用处,嘿嘿。”

“刚觉得你大方,你又小气上了。喝两碗哪够啊,还不够老叔我漱口的呢”,钱福贵也是好酒之人。

“钱叔,你老先别忙着吹,喝了再说。再说这酒,我是要等待会你这客满了,给大家一人一碗尝尝的。这两坛可是好酒,咱们大家这街里街坊有好处,我能不想着大伙吗?”

“得,给我倒上吧。你小子就这张嘴厉害。自从被马撞了后,你小子突然开窍了,真是因祸得福啊”,钱福贵和刘旭家是街坊,刘旭打小钱福贵看着长大的,刘旭的变化自然也看在眼里,对刘旭的变化自然也是欣喜不已。

刘旭拿着酒提,给钱叔舀上一碗烧酒,自己也倒一碗。

“来,钱叔,我敬您,谢您老的照顾。”

钱叔端起碗,喝了一口,忍不住叫道:“好酒,够烈,这酒够劲儿,一口下去,一线火热直落肺腑。你小子行啊,哪来的这么烈的好酒?我开酒楼几十年了,还没听说过有此等烈酒。且此酒清澈如水,不见一点杂质,即使大宋最清澈干净的玉液清酒,也不如此酒清澈,这酒端的是好酒。”钱叔端起碗一饮而尽,大吼一声,“过瘾”。

刘旭没想到和气富态的钱叔,喝起酒来竟然这么豪迈,不禁有些咂舌。见钱叔喝完,刘旭连忙又给钱叔倒了一碗二锅头。

“来来来,钱叔,你再尝尝这一碗二锅头。不过您老可得慢着点喝,这酒度数大,可别喝醉了,待会我还有事找你商量呢。”

钱叔没搭理刘旭,端起碗喝了一口,细细品味。

“这碗酒比刚才那碗还够劲儿,还烈,入口如刀,落肚如火,真他娘的够劲儿,这才是男人该喝的酒。你小子看来是真心对你钱叔好,有好东西没忘了孝敬你钱叔。刚才你说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来?说吧,喝了你的好酒,你说什么事儿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了。”

“钱叔,这不以前老是蹭你饭,小子也不好意思了。这有了好处也不能忘了你,这次是来找你共同发财的。待会我想把我造的这烧酒,送给来酒楼吃饭的客人,让每人分一碗尝尝,要是大伙尝着好喝呢,就让大家帮忙宣传一下,我以后就把这烧酒放你这寄卖,咋样?”

“这酒是你自己造的?”钱富贵震惊的道。

“自然是我造的,你以前见过如此美酒吗?”刘旭很享受钱叔的崇拜的目光。

“如此美酒自是能大卖,可是如果是你私酿的,少卖几坛还行,多了我这可不敢卖,你得去官府拿到准许开酒坊造酒的文书才行。”

刘旭道:“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这不手头没钱吗?我先在你这卖上几坛,赚点花销,我好去衙门里打点一下,好办开酒坊文书啊。而且此酒酿造复杂,一石粮食也就酿造这么一两坛,我一天也造不了多少,你想多卖我也给不了你。”刘旭一下把成本吹嘘大了好几倍。其实一石粮食有一百多斤重,一坛酒也就十斤重,一石粮食足以酿造五六坛酒了。

“那就好,此等好酒肯定能够大卖,那一坛酒要多少钱?”

“这酒用很多粮食还是次要的,重要是工艺复杂,九蒸九煮才能酿造出来,这价钱嘛,自然不能便宜了。”话说完刘旭就后悔了,怎么把这酒需要蒸说出来了,这可是自己赚钱的法宝啊,不过好在钱叔没注意,于是刘旭继续道:“嗯,就卖五贯钱一坛吧。每卖一坛,给钱叔你一贯钱的寄卖钱。”

刘旭来大宋后缺钱缺疯了,把烧酒标了个天价!要知道宋初这时候一石米也就五百文,而麦子、高粱因为在此时不易去皮,口感不佳,价格更便宜,一石还不到四百文。

而用高粱造酒,只要磨碎了就好,带皮造酒更佳。一石四百文的高粱加上水和酒曲发酵好了,就能蒸出五、六坛酒。

刘旭要价五贯,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刘旭想到自己这酒是专利产品,自己垄断高度酒产业,当然要追求最高利润,卖高价也无可后非嘛。

钱福贵酒楼生意虽好,一天净收入也不过几贯钱,每坛一贯钱寄卖钱自也是相当大的一笔收入。而此等烧酒从未见过,在聚香楼寄卖,自是能吸引很多酒客慕名而来,对生意的红火自是不言而喻。

钱叔自然大会心动,不过钱叔沉吟片刻道:“来咱家吃酒的都是些街里街坊,没有太多钱。真正的大富人家,都是去南阳河畔的高档酒楼吃酒。估计来咱这吃酒的,很少有买得起整坛的,这酒能散卖不?”

刘旭一想,钱叔说的也是实话。青州城的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也就一两贯钱,要让普通人家一下拿出几个月的生活开销,去买一坛酒喝,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整坛不好卖,就散卖吧,就一角酒......额......”,刘旭想说一角酒(约二两)卖多少钱,可是心算还真一时半会算不出。

后世用惯了十进制的刘旭,来了大宋才知道:大宋一斤是十六两,大宋一贯钱不是一千文,而是七百七十文。刚到这里时,刘旭着实为这闹了不少笑话。

五贯钱一坛,多少钱一角,还真得好好合计一下。

刘旭心里默默合计了好一阵子,才道:“钱叔,那就买五十文一角吧,让酒客都尝尝,帮忙宣传一下。”

刘旭倒也不指望赚街坊们这点小钱,关键是要把烧酒的名气打出去。大宋有钱人有的是,到时广告打出去,等自己酒坊开了,还怕没人来买。

这时,店里的酒客也快做满桌了,刘旭道:“钱叔你把这酒去给大伙尝尝,可别说是我造的啊,我以后可是还要考科考的,被人知道了风评不好。大家要尝着好,让他们来你这买就行。有人问你从哪进的,你自己找个说辞。至于酒的名字嘛,就叫云门烧和古州二锅头。”

“放心吧,钱叔明白,这点事儿,你钱叔还是能办好的,咱爷俩就等着赚钱吧,到时你自己开了酒坊,可别忘了照顾一下你钱叔啊。”

“那是自然。”

……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

钱叔大声宣布:今天大酬宾,每人赠送一碗美酒。众人喝后都自然都是赞叹不已。

此酒其烈如火,其清如水,对于喝惯低度浑酒的大宋百姓来说,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恐怕不出几天青州城里便会有无数人知道:一家叫做聚香楼的小酒楼,正在出售清如水、烈如火的美酒。

刘旭看着众人喝了一碗烧酒,便露出如痴如醉的表情,不由得大是撇嘴,一群土包子,不就是一碗后世再普通不过的高度烧酒嘛,至于吗?

与此同时,在酒楼不远处的徐氏武馆,当武馆小徒弟王二柱跑来武馆,向师傅徐彦信绘声绘色的描述他在酒楼尝到的美酒时,徐彦信也大是撇嘴,一群土包子,喝一碗至于那样嘛,我都喝了一坛了。

刘旭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仿佛看到一座金山在向自己招手。刘旭乐呵呵回家酿酒,准备开创自己的造酒大业去了。

Ps:①算盘,有确切记载的应该是出现在元朝,也有说是自东汉便出现了,只不过跟现在的算盘有所不同,山河默认为宋初没有算盘。

②烧酒,元朝之前大部分是酿造酒,很多人想了许多办法想造出度数高点的都没有成功,直到元朝才发明蒸馏酿酒法。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③炒菜,宋朝之前应该是没有炒菜的,宋初好像很少有炒菜的记录,一直到宋朝末年,才有炒菜菜品的出现,而且那个时候会炒菜的大厨们大都喜欢秘技自珍而不外传,所以炒菜没有广泛出现,山河默认为宋初没有炒菜。

山河第一次写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各位书友有什么好的批评建议,可以到书评区留下意见,山河一定会努力改正。(未完待续)